木槿编笆土筑墙,田家住在水中央。
四月穿绵六月冷,门前夜夜稻花香。
注释:用木槿编的篱笆,土做的墙,田家住在水中央。
四月穿上棉衣,五月天变冷了,门前夜晚稻花飘香。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诗人通过对田野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农村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生活氛围。诗中的“木槿编笆土筑墙”形象地描绘了农村的简陋生活,而“田家住在水中央”则展现了乡村的独特魅力。此外,诗中的“四月穿绵六月冷,门前夜夜稻花香”也生动地描绘了农村四季的变化,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木槿编笆土筑墙,田家住在水中央。
四月穿绵六月冷,门前夜夜稻花香。
注释:用木槿编的篱笆,土做的墙,田家住在水中央。
四月穿上棉衣,五月天变冷了,门前夜晚稻花飘香。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诗人通过对田野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农村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生活氛围。诗中的“木槿编笆土筑墙”形象地描绘了农村的简陋生活,而“田家住在水中央”则展现了乡村的独特魅力。此外,诗中的“四月穿绵六月冷,门前夜夜稻花香”也生动地描绘了农村四季的变化,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注释】 1. 消大暑:消除大暑。 2. 长日坐高林:漫长的夏日,坐在高高的树林中。 3. 路断千峰合:路断了,山峰重合在一起。 4. 天垂万木阴:天空低垂在万木之上,形成树荫。 5. 偶然成客梦:偶然间做了一场客居异乡的梦。 6. 一半是乡心:一半是思乡之情。 7. 得句无人赏:得到佳句没有人赏识。 8. 年来欲废吟:近来想要停止写诗。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怀人的诗,诗人以松风、长日、高林
诗句: 信是归来好,江东旧布衣。池成蛙自聚,金尽客应稀。家以栽花冗,身因食蕨肥。野鸥飞不去,吾性本忘机。 1. 诗意解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乡后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首句“信是归来好”,表达了诗人对回归故乡的满足与喜悦,认为归家是最好的选择。接下来的“池成蛙自聚”则描绘了家乡池塘中青蛙聚集的景象,反映了一种自然和谐的田园生活。而“金尽客应稀”则揭示了随着财富的减少,旧时的朋友也逐渐疏远
【注释】 真如寺:位于江西宜黄县西四十里。 山深入萧飒:萧飒,风吹树木的声音。 僧老见醇庞:僧人老了,面貌慈祥。 日月销金碧:形容寺庙装饰华丽。 松萝偃绣幢:松树和柏树枝条垂下来,像锦绣制成的旗帜。 乳泉寒汲井:泉水清凉如乳白色。 宿雾白浮窗:云雾缭绕,如同白色的窗帘飘浮在窗户上。 一自脩禅观:自从开始修行禅宗。 雄心日转降:修行之后,人的雄心壮志渐渐消失。 【赏析】 此诗为题咏真如寺的绝句
注释: - 送张君明入楚:送你去楚国。 - 楚国亦千里:楚国也是辽阔的国土。 - 君行入郢烟:你将要进入楚国的都城,那里的烟云缭绕。 - 僧庐衡岳雨:僧人在衡山的寺院中,被一场大雨淋湿。 - 骚客洞庭船:诗人在洞庭湖上游览,被一场大雨淋湿。 - 雁气初沈日:大雁在天空中飞行,渐渐降落到了地面。 - 鸥容尽写天:鸥鸟在天空中飞翔,把天空的美丽景色写了下来。 - 江蓠应可撷:江蓠是一种植物
【注释】 凫园 其二:即《凫园二首》,作者自序云:“余有凫园,与二三同志,相与游观。作《凫园》二首,以志其趣。” 自知官况薄:自己知道官位低微,没有什么作为。官况薄,官职卑微。 何以鬓毛斑:用什么来修饰自己的头发呢?鬓毛斑,指年岁已高。 才退名兼损:才退了名也就跟着受损。 家贫身转闲:家境贫穷,生活闲散。 禁方留石室:监狱里留下石室的禁令。 副本托名山:把罪案的副本交给有名的山岳。
罗汉松 何年苍叟住禅林,百尺婆娑万壑阴。 四果总来成佛印,一官应不受秦侵。 灵根岁月跏趺久,老干风霜面壁深。 谡谡回飙响空谷,犹闻清夜海潮音。 1. 诗句解释与赏析 - 何年苍叟住禅林: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一位年迈僧人的赞美。苍叟指的是年老的人,而“住禅林”表明他在山林中修行,体现了他对佛教教义的虔诚追求。 - 百尺婆娑万壑阴:这里的“婆娑”形容罗汉松枝叶繁茂、姿态优美
【注释】 结屋:建房子。傍:靠。 汉鸡犬:汉代的鸡犬,指汉朝的官吏。因汉朝在位时间长,故称。 晋桑麻:晋代人种的桑树和麻。 但使心无累:只要心里没有牵挂。 宁忧生有涯:哪里去忧虑人生有限。 游仙事:追求成仙之事。非诞:不是荒诞不经的事。 真见枣如瓜:真实地看见枣和瓜一样多。 【赏析】 《再送龙君起》这首诗是作者对朋友的劝勉之辞。首联写诗人与友人同住山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隐居的生活
这首诗的注释是: 风急高天迥:风势猛烈,高远的天空显得更加空旷。 孤亭落日闲:孤单的亭子在落日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宁静悠闲。 松声疑卷壑:松树的声响仿佛是山沟里的回音,让人感到仿佛置身于山中。 云气欲沈山:云雾缭绕,仿佛要沉没于山中,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古佛疏藤合,层城独鹤还:古老的佛像和稀疏的藤蔓相互依偎,而孤独的鹤在城市的高处飞翔。这两句诗描绘了自然与人造建筑之间的对比
春日怀桃花别业 缓步踏江村,沙晴晚日暄。 偶然逢野老,相送出柴门。 注释:春天里在桃花别业散步,漫步到小村庄,沙滩上的沙子在阳光下变得温暖,晚霞映照下阳光灿烂。偶尔遇到一位乡下老人,我和他一起走出家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桃花别业的春日散步情景,表现了他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受。首二句描写了春日里的宁静美好,第三、四两句描述了与乡野之人的相遇和离别,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归家后,在黄昏时分
独爱无人处,幽栖不用名。 竹鸡啼午寂,松鼠落枝轻。 芳草初平路,春溪欲上城。 萧然吾亦得,扰扰自劳生。 注释: - 独爱:非常喜欢 - 无人处:没有人的地方 - 幽栖不用名:在无人的地方隐居,不必用名字来标榜 - 竹鸡啼:竹鸡鸣叫 - 午寂:中午的寂静 - 松鼠落枝轻:松鼠落在树枝上的声音轻快 - 芳草初平路:芳草刚刚铺满的道路 - 春溪欲上城:春日的溪水即将流到城墙之上 - 萧然
诗句注释与译文 《竹枝词·其一》赏析 一丸捻就作婵娟,引得游人绝爱怜。 常把桃花坞中土,换来仕女几多钱。 注释: 1. 婵娟:指美丽的女子,这里泛指女性。 2. 游人:游客。 3. 桃花坞:指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常用以比喻美丽动人的地方或事物。 4. 土:土地、土壤。 5. 仕女:古代宫廷中的妇女,此处指美女。 6. 几多钱:多少金钱,意即用多少钱可以购买到这个美女。 译文: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榴红蒲绿过端阳”意思是端午节过后,榴花红了,蒲草也长绿了,端午过后就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的日子。“齐看龙船到北塘”意思是在这一天,人们纷纷聚集在北塘观看壮观的龙舟赛。“香泛湖帘红粉隐”意思是龙舟上飘散着浓郁的花香,湖面上的红粉佳人也隐入画舫之中
诗句输出:一丸捻就作婵娟,引得游人绝爱怜。 译文:一颗小丸子就能制作出美丽的女子形象,吸引了众多游人的喜爱和怜惜。 注释:这里的“婵娟”是指美丽的女子,“拈就”是捏制的意思。诗中通过“一丸捻就作婵娟”描绘了制作美人的巧妙与美丽。而“引得游人绝爱怜”表达了美人的魅力足以吸引无数游人为之倾倒。 赏析:此诗以生动形象的手法展现了古人对美人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对美人的细腻描绘
注释: 竹枝词,是唐代民歌的一种,多以男女爱情为主题。其三,可能是作者的第三首描写采莲女的诗。秋风唱彻采莲歌,更向菱塘泛碧波。意思是说,在秋高气爽的时候,女人们唱着采莲歌,去菱塘边泛舟游玩。绛帻吴鸡初斗罢,香苞抉出海珠多。意思是说,天刚亮的时候,吴地的公鸡就打鸣了,而女人们的采莲筐里已经装满了新鲜的莲子。这里的“香苞”指的是采莲时采摘的莲花。海珠,是指莲花中的莲子,因为莲子的形状像海珠一样圆润。
竹枝词 其六 清溪十里水洋洋,溪畔轻烟锁绿杨。 仙女扁舟何处去,晚风渔网挂斜阳。 注释: - "竹枝词":这是一种中国古代的民间歌曲,通常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出现。 - "其六":指的是这首诗的第六个版本。 - "清溪十里水洋洋":形容清澈的溪流蜿蜒曲折,水面宽广,波浪荡漾。 - "溪畔轻烟锁绿杨":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微风吹拂着轻烟般的薄雾,环绕在绿色的杨柳树旁。 - "仙女扁舟何处去"
东南巨浸首鹅湖,绝妙烟波万叠图。 云外青山遥映带,风光得似邑西无。 注释:东南面是浩瀚的洞庭湖水,第一幅描绘的是洞庭湖上美丽的风景。烟波万叠,指洞庭湖上水波层层、连绵不断。云外青山遥映带,形容山势高远,云雾缭绕。风光得似邑西无,形容这里的风景美得像不像邑西。邑:古县名
【注释】 1. 郎:指丈夫。去:离去。江东:古地名,今江苏省长江以东地区。江水秋:指秋天的江面。2. 妾家:指妻子家或妻子所在的女子。荡桨:划船。湖西头:泛指西湖边。3. 江湖:指广阔的江河。无情水:没有情感的水,这里借喻不相识的人。不作:不能成为。烟波:雾气弥漫的大波浪。4. 作:成为
【注释】 1.淳风:指淳于棼,晋代的隐士。 2.城垣:城上的矮墙。 3.柴炭:烧火用的木柴。担(dàn)重:挑着重物。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山居者的隐逸生活。前两句是说淳风喜欢隐居,他的房子就像一座山,四周用青松做围墙,用竹子做篱笆。后两句写这位隐者的生活。他到集市上去,许多是山里的客人,都挑着柴、炭、米等东西来卖。作者对这位山居者的隐逸生活作了肯定,并指出隐逸生活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注释】 丛残诗碣:丛残的诗歌碑碣。 倚颓垣:靠在墙边。 姓氏传讹竹素园:姓字传讹,是说姓刘的人误写成了姓竹的,而“素园”是刘向的门客,这里借指刘向。 记否严陵投赠句:记得严子陵在临别的时候对孙权说过什么话吗? 南窗家世本苏门:南窗,是说苏轼曾经住在南方(今江苏一带)。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北宋诗人张舜民。张舜民是范仲淹幕府中人。他的这首《和王风喈韵六十首》是他与王风喈唱和之作
以下是对《竹枝词·其一·和王凤喈韵六十首》逐句的翻译: - 练祁秋涨接空蒙。 【注解】练祁:地名;秋涨:秋水上涨,泛指秋季;接:承接;空蒙:天空中云雾缭绕的景象。 - 望里微茫是海东。 【注解】望里:眺望远方;微茫:朦胧不清;海东:大海的东边。 - 短棹远冲烟树外,绿蓑渔子话乡风。 【注解】短棹:短桨;冲:冲破;烟树外:烟雾缭绕的树木之外;绿蓑:绿色雨衣;渔子:打鱼的人;话乡风
【注释】竹枝词:又名《巴渝辞》、《俚词》,为巴渝(四川、重庆一带)人民创作的民歌。唐代盛行,多以男女爱情为主题,后来发展成为民间情歌。其内容和形式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密切相关。 水仙花(江边):指临江的水边。庙门斜:庙门朝向江岸,即面向江。 女冠:指出嫁女子的道士或尼姑。小姑:少女。四野无人好月华:四野无人,月光明亮皎洁。 【赏析】“水仙爱种水仙花”:这是写水仙花喜欢生长在临江的水边。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识记、积累和默写一些常用的名句,并要结合语境正确使用词语。本题属于综合性学习,考生要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和关键字词分析概括出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最后还要写出自己的赏析。 此词是赠给陈伯符的一首贺新郎,上片写陈伯符新婚之际的欢乐情景;下片以天上人间作对比,表明人世间的欢乐胜过天宫的欢乐
短歌 乔木多阴,旷士多怀。 忧来无端,西风鸣哀。 无登高台,以望绝远。 浮云纷驰,白日何短。 晨登昆仑,以临具茨。 四海虽广,不容须眉。 太行可登,海水难测。 裋褐行歌,若出金石。 注释: - 乔木多阴:高大的树木茂密,遮蔽了天空。 - 旷士多怀:胸怀宽广的人。 - 忧来无端:忧愁无缘无故地到来。 - 西风鸣哀:西风在秋天吹起,声音凄厉。 - 无登高台,以望绝远:没有登上高处的平台去眺望远方。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在描绘了石峰的壮丽景色后,又以“仙床”、“丹室”、“云幄”、“石房”等词语来形容它,把石峰比作仙人的床榻、丹炉、幄帐、石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峰的奇特和险峻。最后两句写诗人留连忘返于石峰之上的情景。“磐陀留得双跏迹冲”是说诗人留连忘返,盘坐在石峰上,留下双足印迹,而鹤却已飞远。 【答案】 译文: 千级石阶盘绕着山峰,遥望只见一片茫茫大荒。 仙床借给云朵作为帷帐
一瓢行赠海潮玉田上人行脚 手中持一瓢,四海在脚下。 注释:手持一瓢,象征着行走江湖,四海为家。 衣染南浦云,口吸西江水 注释:衣被南浦的云彩,口饮西江的水。 大士跏趺莲花湾,文殊高坐清凉山 注释:观音大士盘腿坐在莲花湾中,文殊菩萨则高坐在清凉山上。 峨眉层冰鸡足雪,甘露竹院高峰关 注释:峨眉山如层层冰封的山峰,鸡足山白雪皑皑,甘露寺的竹林庭院位于高峰关口。 震旦茫茫不问路
【注释】 (1)宝陀: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 (2)巍巍:高大的样子。 (3)法王子:指佛陀。 (4)天人:指佛、菩萨一类的修行者。 (5)身毒国:古代印度国名,这里泛指印度。 (6)龙象:指佛教徒,喻指佛法。 (7)厜㕒(yùn):高耸入云的山峰。 (8)溟涨(míng zhǎng):大海波涛汹涌。 (9)讵(jù):岂,表反问的语气。 (10)怜: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