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君底事迈群才,歌舞忘忧玉漏催。
三策未须前箸借,新声还进教坊来。
在古代诗词的创作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体验。高承埏的作品《记事八首·其四》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社会以及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下面是诗句、译文、注释、赏析等方面的介绍:
- 诗句:
- 相君底事迈群才
- 注释:指某人超越了众多才能之人。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某人才华超越众人的赞叹。
- 歌舞忘忧玉漏催
- 注释:通过歌舞来忘却忧愁,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欢乐之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体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超脱。
- 三策未须前箸借
- 注释:无需急于使用,可以稍后商议。
- 赏析: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策略决策的谨慎态度,强调深思熟虑的重要性。
- 新声还进教坊来
- 注释:新的音乐作品被引入教坊。
- 赏析:这句诗传达了诗人对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关注。
- 译文:
-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京城内王侯贵族生活的描绘,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奢侈。
- 然而,随后诗人笔锋一转,用“相君底事”一句表达了对这种表面繁华背后空虚的批判。
- “歌舞忘忧玉漏催”一句更是将读者的感官引向了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即使有忧愁也能找到慰藉。
- 诗人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不急于行动,而是应该先仔细考虑。
- “新声还进教坊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 关键词注解:
- 相君:指的是当时的权贵或者有地位的人物。
- 底事:为什么,表示原因。
- 迈群才:超过了众人的才能。
- 歌舞:此处可能比喻为娱乐活动,也可能指代政治上的应酬。
- 玉漏:古代计时器,这里指时间。
- 教坊:古代的音乐机构,这里指音乐文化。
- 赏析:
- 此诗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写,展示了一种表面的繁荣与内在的空虚。
- 诗人用“相君”这一词,巧妙地暗示了权力的象征。
- “歌舞忘忧”,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它告诉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是最重要的。
- “三策未须前箸借”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深思熟虑,而不是盲目行动。
- “新声还进教坊来”则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通过对《记事八首·其四》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社会以及时代的深刻洞察。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也是对人性、文化以及历史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