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但埋骨,岂能埋性灵。
昔闻宿草间,曾吐莲花青。
身卧长夜台,口诵西方经。
寻迹殊窅窅,闻声每泠泠。
寒灯炤空塔,时有山僧听。
应使邻冢魂,沉迷尽皆醒。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生死、信仰和修行的深刻思考。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解读以及关键词注释:
雅儿塔
- 诗句释义:这是一个地名,可能是作者居住的地方或者一个特定的场所。在这里,它象征着某种精神的寄托或修行之地。
- 译文:雅儿塔(地名)
- 赏析:雅儿塔作为一个具体的地名,为诗歌提供了一个背景,可能是诗人修行或生活的地方。在中国文化中,寺庙常常是修行者寻找心灵的净土。
黄土但埋骨,岂能埋性灵。
- 诗句释义:黄土代表着大地,将骨头埋葬在这里,意味着生命终结;但是,人的精神灵魂是不可被黄土完全埋没的。
- 译文:只有黄土才能掩藏你的肉体,但你的灵魂怎能被黄土所葬?
-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死亡的不可避免性和精神生命的不朽。通过对比物质的“黄土”与精神的“性灵”,诗人表达了对生与死的深刻理解。
昔闻宿草间,曾吐莲花青。
- 诗句释义:昔日听闻在枯草丛中,曾有莲花盛开。这里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莲花象征。
- 译文:曾经听闻在枯萎的草叶之间,有如莲花般的清高纯净。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莲花在佛教中常用来象征纯洁和智慧。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身卧长夜台,口诵西方经。
- 诗句释义:身卧指的是安息或墓地,长夜台可能指墓地,口诵指的是念诵,西方经可能是指佛教经文。这里的“西方”可能指的是西方极乐世界。
- 译文:我躺在长眠之地,嘴里吟诵着西方极乐世界的佛经。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死后世界的想象,以及对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渴望。
寻迹殊窅窅,闻声每泠泠。
- 诗句释义:寻找遗迹时非常幽深隐秘,听到声音时总是清脆悦耳。
- 译文:追寻那些遗迹时显得非常神秘莫测,而听到的声音却总是那么清澈悠扬。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对过去遗迹的怀念和对声音的敏感感受,反映出诗人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珍视和留恋。
寒灯炤空塔,时有山僧听。
- 诗句释义:寒灯照亮空旷的寺庙,偶尔有山僧在那里打坐或念经。
- 译文:冷冽的光芒照耀着空荡荡的塔楼,时常会有山上的和尚在那边打坐诵经。
- 赏析:这句话展现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以及宗教活动在夜晚进行的场景,反映了修行者的生活方式。
应使邻冢魂,沉迷尽皆醒。
- 诗句释义:应该让附近的坟墓中的魂魄都得到觉醒,使他们不再沉溺于世俗的迷惑之中。
- 译文:应当使附近坟墓中的灵魂得到觉醒,让他们摆脱世俗的困扰和迷惑。
- 赏析:最后一句表达了对生死观的深入思考,认为死后的世界是一个可以觉醒和获得解脱的地方。
这首诗通过对黄土、墓地、宗教经文等元素的象征性运用,表达了对生死、信仰、修行和超脱的思考。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