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尽桐江水,采遍富春山。
不羡波底鱼,难垂手中竿。
耕凿有真乐,衡茅无苦颜。
一朝遇物色,千里涉河关。
下车竟不屈,特立人所难。
遂令天下士,千秋仰遐观。

【注释】

严子陵:东汉初年著名的隐士,字子陵,浙江桐庐人。传说他曾与光武帝刘秀为交,后归隐富春山。

桐江水:即钱塘江,在浙江杭州。

波底鱼:指水中的鱼儿,此处比喻受宠的人。

手中竿:钓杆,此处比喻权势。

衡茅:简陋的茅屋。

物色:美人,此处指美女。

下车:出仕。

特立:超然独立,不受世俗左右。

天下士:全天下的读书人。

千秋:千代,形容长久。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严子陵的七言绝句。诗中赞颂严子陵不慕高官厚禄,甘于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歌颂他“耕凿有真乐”,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赞美他“一朝遇物色,千里涉河关”的坚贞志节。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而清新。

开头四句写严子陵隐居生活。诗人描绘了他饮尽桐江水、采遍富春山的景象,表现了他不慕权贵的高洁情怀。“不羡波底鱼,难垂手中竿。”两句以波底鱼和手中竿作比喻,既写出了他对权贵的厌恶心理,又表现出他的傲岸性格。

中间四句写严子陵的处世之道。他“耕凿有真乐”,过着清贫自足的生活。“衡茅无苦颜”一句,说明严子陵虽然居陋室,但却心无怨色,面带笑容。“一朝遇物色,千里涉河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一旦遇到美女,就会不顾一切,不顾长途跋涉的艰险。严子陵如此重情重义,难怪会令人钦佩不已。

尾联两句赞扬严子陵的崇高品质。“下车竟不屈”一句表明,尽管严子陵被请入朝廷做官,但他始终不肯屈就。“特立人所难”,意思是说他的行为与众不同,别人难以效仿。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后人对严子陵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严子陵的隐居生活,展现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重情重义、坚贞不屈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崇尚自然、重视友情的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