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鼠,多如许,白日横行恣翔舞。
已张黠腹饫稻粱,又逞纤牙蠹衣缕。
向来出没还有期,跳梁尚在黄昏时。
沈踪隐迹向幽僻,唯恐显露令人知。
只今鼠胆大如虎,不比寻常狐与兔。
主人纵畜有犬猫,犬猫见之不敢捕。
无分白日与黄昏,引队呼群长叫喧。
舟中依托尚如此,城社潜藏那可言。

【解析】

本诗的翻译:船上的老鼠,这么多啊,大白天里横行霸道自由自在地跳跃。已经张大狡黠的肚子吃饱了稻谷,又逞着尖细的牙齿咬穿衣服的细缕。向来出没还有规律,跳跃还在黄昏时。潜踪匿迹向幽深僻静的地方躲藏,唯恐被人发现暴露行踪。现在胆子如此之大像老虎一样,不比寻常的狐狸和兔子。主人即使养了狗猫,狗猫见了也不敢去捕捉。不分白天还是黄昏,成群结队大声喧叫。在船中依托生活尚如此,在城社暗地里隐藏那还怎么说。

【答案】

这首诗写船中鼠的生活情况,通过对比来突出其胆量之大。前六句先写它“白日横行恣翔舞”,然后写到“已张黠腹饫稻粱”“又逞纤牙蠹衣缕”,最后写到“跳梁尚在黄昏时”以及“无分白日与黄昏”。这四句都是说它如何吃、如何活动、如何藏身,都写得细致逼真。后八句则是说它虽然“多如许”,但并不“恃强”、“好斗”,而且“见人则惊,与人则徙”。这是对它进行更深入的描写。

赏析:

《舟中鼠》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通过对老鼠的描写,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慨之情。全诗从“多如许”开始,到“跳梁尚在黄昏时”止,共七句,可分为三层意思。前三句是对老鼠的外貌、活动、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写,第四句是过渡句,由物及人;第五至八句是全诗的重点,写老鼠的行为特点,并借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层(前六句)写老鼠的活动范围。“多如许”三字总领全篇,表明了老鼠之多,为下文做铺垫。首句“舟中”二字点明环境,说明是在船上看到老鼠的。二句写它们白天横行霸道,自由自在地跳跃。三句写它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只知吃稻谷,不知穿衣。四句写它们逞凶作恶,专咬衣物的细缕。五至七句写老鼠的活动时间,既写出它们活动的频繁,也表现出它们活动时间的随意性。

第二层(八至十句)主要写老鼠的行为特征。前五句是写老鼠的行为,后三句写人们对老鼠的态度。前五句是写老鼠的行为特点。“向幽深僻静的地方躲藏”一句,既是对上文“跳梁尚在黄昏时”的照应,又是过渡到下文“唯恐显露令人知”的关键,同时引出下文“只怕露出行踪使人看见”的伏笔。“沈踪隐迹”两句写老鼠善于隐匿,“惟恐显露”表现了老鼠的机警。“只今鼠胆大如虎”两句用典,说明老鼠的胆量之大,敢于和虎豹等猛兽搏斗。“不畏人”两句写老鼠不怕人,反而见人就惊慌逃跑,与人争食,可见其贪婪之性。

第三层(十至十二句)写人们对待老鼠的态度。“犬猫见之不敢捕”是说人们害怕狗猫,不敢捕杀老鼠。“无分”两句进一步解释,说明人们不分昼夜地捕捉老鼠。这两句话不仅表现了人们捕鼠的急切心情,而且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粮食短缺。

最后四句是全诗的重点。“引队呼群长叫喧。”写老鼠群体活动的场面,既写出它们的喧闹,也反映出它们的凶恶。“舟中依托尚如此”,写老鼠在船上的栖身之所,表现了它们的狡猾、奸诈。“城社潜藏那可言”,写老鼠在城外的巢穴,表现了它们的猖獗、肆无忌惮。这四句既是总结全文的议论,又是对老鼠行为的讽刺。

全诗语言通俗,形象生动,富有幽默感。前六句详写老鼠的生活习性,后八句写人们对此的反应。作者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使读者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老鼠的危害,从而产生强烈的憎恶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