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漫天风雪春犹寒。
漕河挽舟日复日,侵肌彻骨心为酸。
高樯长缆拽不上,北望平堤倍惆怅。
千艘万舰争趣先,载道奔忙俱少壮。
独怜老仆年最高,冲寒不任终朝劳。
冰消泥泞没双脚,脚板惨裂如婴刀。
舟行百里日未暮,寒威栗烈中心怖。
人生苦乐会有期,老怀难向青山诉。
行年六十还有奇,齿牙半落发已稀。
主人厚恩耻不报,效身犬马应忘疲。
独羡舟中美年少,庖厨不窥但坐啸。
重襦复袜日饱餐,得侍君前恣窈窕。
吁嗟岁月不我留,韶光暗逐黄河流。
旧时髫龄万千辈,此日相看俱白头。
白头皮肉那足惜,自入衰年少筋力。
少年好学挽舟行,莫到老来行不得。

译文:

老仆行
行走在艰难的旅途中,尽管春天来临,漫天的风雪依然让人感到寒冷。
每天在漕河上挽舟,日复一日,这种艰辛深深地刺入我的心灵,让我感到痛苦。
高高的桅杆和漫长的缆绳拽不上,只能向北望去平堤,心中充满了惆怅。
无数的船只和战舰争先恐后地向前航行,大家都显得年轻且充满活力。
最令人怜惜的是那年迈的老仆人,他冲寒冒雪,却无法胜任一天的工作。
冰已经融化,泥泞覆盖了双脚,脚底的伤口惨不忍睹,就像婴儿的刀刃一样。
即便已经行进了百里,天色还未黄昏,寒冷的威势让人心惊胆战。
人生的痛苦与快乐都是暂时的,但内心的悲伤却难以向青山诉说。
我已经六十岁了,但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精神,齿牙半落发已稀。
主人的恩情我深感愧疚,我愿以忠诚来回报他的厚爱。
我只羡慕那些舟中的英俊少年,他们不必窥探厨房,只是悠闲地坐在船上吟唱。
穿着重襦、复袜,每天都能吃饱喝足,能在主人面前尽展风采。
唉!岁月不等人,韶华已逝如黄河之水东流而去。
曾经的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如今都长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的皮肉不再宝贵。
但是进入衰老阶段的人仍然有筋力,而年轻的人却好学不倦,希望在晚年也能有所作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描绘了一位老仆人在漕河上辛勤劳作的情景。诗中通过描写老仆人的艰辛生活和对青春时光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苦乐、岁月流逝的感慨。

首句“行路难,漫天风雪春犹寒”开篇即点明了行路的艰难和春天的严寒,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着,“漕河挽舟日复日,侵肌彻骨心为酸”详细描绘了老仆人在漕河上挽舟的辛勤劳动,以及这种劳动给他带来的身心疲惫。

第三句“高樯长缆拽不上,北望平堤倍惆怅”进一步展现了老仆人在高樯长缆下劳作的情景,以及他对平堤的向往和无奈之情。最后一句“千艘万舰争趣先,载道奔忙俱少壮”则描绘了运河上繁忙的景象,以及这些年轻人的活力和朝气。

诗的后半部分突然转向了老仆人的内心世界。“独怜老仆年最高,冲寒不任终朝劳”表达了作者对老仆人年龄渐长的同情以及对他辛劳付出的赞美。接下来的诗句则进一步描述了老仆人的生活状态:“冰消泥泞没双脚,脚板惨裂如婴刀。”这两句描绘了老仆人在恶劣天气下的艰难处境,以及他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忍受的身体疼痛。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劳累和身体上的折磨之后,老仆人的心情也变得复杂起来。“舟行百里日未暮,寒威栗烈中心怖”这句诗表达了老仆人在长途跋涉中感受到的恐惧和不安。最后一句“人生苦乐会有期,老怀难向青山诉”则揭示了老仆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无奈:人生中的喜悦和痛苦都是暂时的,而他也无法将心中的忧虑向青翠的山峦倾诉。

整首诗通过对老仆人生活的细致描绘,以及对其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示了人生的苦难和无常,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还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