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轩俯清池,水光澹澄彻。
白日群喧寂,觉与尘境别。
因有远俗心,颇亦慕修洁。
扫径延此君,幽盟一时结。
最喜来清风,岂但羡高节。
倘从二仲游,或与七贤接。
愿停林外车,共酌杯中叶。
挥手谢宠荣,勋名让陶契。
种竹
孤轩俯清池,水光澹澄彻。
白日群喧寂,觉与尘境别。
因有远俗心,颇亦慕修洁。
扫径延此君,幽盟一时结。
最喜来清风,岂但羡高节。
倘从二仲游,或与七贤接。
愿停林外车,共酌杯中叶。
挥手谢宠荣,勋名让陶契。
注释:
孤轩俯清池,水光澹澄彻。孤轩,即孤独的高楼,俯视着清澈的池塘,水面上波光粼粼,清澈透明。
白日群喧寂,觉与尘境别。白日,指白天,阳光下,周围喧闹的人声渐渐安静下来,感到自己仿佛与尘世的繁华隔绝了。
因有远俗心,颇亦慕修洁。因为有了超脱世俗的心(远离尘世的纷扰之心),也渴望保持自己的纯洁高尚。
扫径延此君,幽盟一时结。清理了道路,邀请这位朋友(这里指陶渊明),我们共同约定了一个暂时的盟约。
最喜来清风,岂但羡高节。我最高兴的是能迎来清风,这不仅仅是羡慕他的高洁品质。
倘从二仲游,或与七贤接。如果和两位友人(仲)一起游玩,或许也能与古代的七位贤士(七贤)相会。
愿停林外车,共酌杯中叶。我希望停下车子在树林外面,大家一起品尝酒杯中的树叶。
挥手谢宠荣,勋名让陶契。挥手告别这份荣耀和地位,把功勋名誉让给陶潜(陶渊明),意指不追求功名利禄。
赏析:
本诗是一首描写诗人与陶渊明相聚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第一句“孤轩俯清池”,诗人通过描述孤轩俯瞰着清澈的池塘,描绘出了一幅宁静、清新的画面。第二句“白日群喧寂”,则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静谧,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第三句“觉与尘境别”更是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尘世的纷扰隔开,表达了他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因有远俗心,颇亦慕修洁”开始展开。他感叹自己虽然身处繁华的尘世,但却有着超脱世俗的心,渴望保持自己的纯洁高尚。这种心态正是诗人所追求的隐逸生活的理想。
随后的诗句中,诗人描述了与陶渊明相聚的情景。“扫径延此君,幽盟一时结”,他们清理了道路,邀请陶渊明一同前来,并共同约定了暂时的盟约。这种友情的深厚和默契让人感受到了一种难得的情谊。
最后两句“最喜来清风,岂但羡高节”则是诗人对于陶渊明的赞美之词。他不仅欣赏陶渊明的高洁品质,更希望能像他一样追求自由、隐逸的生活。而“或与七贤接,愿停林外车”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与古人交往的期望,希望有机会与陶渊明等古人相会,共度一段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歌通过对与陶渊明的相聚、欣赏他的高洁品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等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变化,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