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宦絷荒外,十年学弃诗馀。
都因无暇理图书。
那知答檄,苦不及咏歌娱。
晓别郡城西返,岚烟瘴雾模糊。
花朝三日便云逋。
莫言行,役累且作踏春图。

诗句解释:

  • 万里宦絷荒外,十年学弃诗馀。

  • “万里宦絷荒外”指的是远离家乡,身处他乡的官员,这里用“万里”形容距离遥远,而“宦絷”则意味着羁绊和束缚。整句诗反映了一种被迫远离故乡、无法自由生活的无奈和辛酸。

  • “十年学弃诗馀”表达了诗人在漫长的官场生涯中,曾经热衷于文学艺术的学习(诗馀),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如政治斗争、职责所在等)不得不放弃这种爱好。这既体现了诗人对过去学习的怀念,也反映出现实的无奈。

  • 都因无暇理图书。

  • “都因无暇理图书”暗示了由于公务繁忙,诗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处理书籍或其他学问上的事情,这里的“图书”可能指的是古代学者常用的书籍和资料。

  • 这句诗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封建社会中,官员们常常被繁重的政务所困,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学术研究或个人兴趣之中。

  • 那知答檄,苦不及咏歌娱。

  • “那知答檄”意指诗人未曾想到,自己竟然会应征去做官(答檄),这与他的文人身份和理想相悖。

  • “苦不及咏歌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被迫从文入官的痛苦和不甘。他本想通过诗歌来表达情感,娱乐身心,却没想到现实是如此残酷,迫使他放弃了这份内心的追求。

  • 晓别郡城西返,岚烟瘴雾模糊。

  • 此句描绘了诗人清晨告别郡城的一幕,伴随着岚烟(山间云雾)和瘴雾(瘴疠之地的雾气),景色显得朦胧不清。这种景象不仅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仕途生涯的不确定感和迷茫。

  • 花朝三日便云逋。

  • 这里的“花朝”指的是春季花开的日子,而“云逋”则是指诗人在这一天就离开了原地(可能是贬谪之地),不再回来。这表明诗人已经厌倦了官场的生活,决心离开这里寻找心灵的慰藉。

  • 莫言行,役累且作踏春图。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无奈和妥协。他选择了沉默不语,不再发表任何言论。同时,他也接受了现实的苦难和劳累,将其视为一种旅行(或许是一种比喻),以此来逃避或缓解内心的痛苦。这是一种对现实妥协的态度,也是诗人在困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表现。

译文:

万里离乡赴任,多年未拾诗书。
因公务繁重无暇整理书籍。
竟未料答命为官,未能以诗赋乐。
清晨离别故城,山岚瘴气迷离。
春日匆匆离去,不再归来。
沉默不语,承受劳累如行走。

赏析:

此诗是一首反映官场生活困苦与文人失落心情的作品。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自然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不满和对文化事业的热爱。整首诗虽然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