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倚寒檐看明月,月穿冻枝射衣白。
火弹捎天聋吒吒,猛省今夕是元夕。
六衢今日人如蚁,到处筒花吐金蕊。
三更烟灭游人归,月洗天街净如水。
筒花开谢何匆亟,马上看花人叹息。
不知花笑看花人,转眼豪华也销歇。
白苏居士大耐酸,菜盂粥碗坐团圞。
木檠瓦缸光烂烂,不须更买彩灯看。

【解析】

“元宵”、“独倚寒檐看明月”两句,写诗人独自在寒风中伫立在寒冷的屋檐下观赏着皎洁的明月。“月穿冻枝射衣白”写月亮穿透了树枝照到身上,使衣服也变得洁白起来。这两句写出了月光的明亮和刺骨之感,为下文作铺垫。“火弹捎天聋吒(zhǎ)吒,猛省今夕是元夕”两句,写诗人在明亮的月光下,听到爆竹声,才恍然大悟:今天是元宵之夜,于是诗人感叹道:“啊,今夜真是个好夜晚!”

“六衢今日人如蚁,到处筒花吐金蕊”两句,描绘了元宵佳节街上行人拥挤、处处有花灯绽放的盛况。“三更烟灭游人归,月洗天街净如水”两句,写深夜人们离去后,月光照耀下,大街变得洁净如水。

“筒花开谢何匆亟,马上看花人叹息”两句,描写了人们在欣赏花灯时所流露出来的遗憾之情。“不知花笑看花人,转眼豪华也销歇”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繁华景象消逝的惋惜之情。

最后两句,“白苏居士大耐酸,菜盂粥碗坐团圞”,以自嘲的方式,表现了诗人面对节日的欢乐而内心却无法真正得到快乐的矛盾心情;“木檠瓦缸光烂烂,不须更买彩灯看”,诗人用轻松的笔调,表达了对节日气氛的淡薄和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诗句译文:

我独自一人在冷风中站着,看着皎洁的月亮从天上照着大地,透过冰封的枝条照到身上,使我的衣服都变得雪白了。我听到了爆竹声,这才猛然想起今天是元宵节。如今的人潮涌动,像蚂蚁一样拥挤,到处都是绚烂的花灯在争奇斗艳。深夜时分,随着人们的离去,大街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那些花灯虽然开得灿烂夺目,但转眼间就会消失不见,令人感到遗憾。我不知花儿看到人来人往会笑得多开心,而我自己却在转眼之间就失去了一切。我坐在简陋的饭食里,喝着稀粥,觉得一切都很无味。只有那盏小油灯发出微弱的光亮,它照亮了我孤独的心境。

赏析:

本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全篇紧扣“元宵”二字,抒发了作者在热闹的节日气氛中的寂寞感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一首起句“独倚寒檐看明月”一句,交代了时间是在元宵之夜,地点是寒风中。接着写月光照在身上,使人感觉衣物也变得洁白如银,突出了夜色的清冷以及作者孤独的神态。第二句写听到爆竹声后方才醒悟:原来今天是元宵之夜。第三句通过夸张手法,形容街上行人如蚁。第四句描写街上花市的繁华景象。第五句写深夜之后,街道上已无游人,只有月光照耀下的街道依然如水般清澈。

第六句“筒花开谢何匆亟,马上看花人叹息”,意思是:花儿开花又很快谢去,而那些急于看花的人们却只能叹息。这是对前文繁华场面的反衬,表达了作者对热闹场景的失望和对生命短暂的感叹。

第七句“不知花笑看花人,转眼豪华也销歇”,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于繁华景象消逝的认识。第八句则运用典故,引用《世说新语》中“白乐天(白居易)老来爱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的故事,表现自己对人生的淡薄态度。

第九句“白苏居士大耐酸,菜盂粥碗坐团圞”,用苏轼自比白苏居士,表示自己的清贫之苦。第十句“木檠瓦缸光烂烂,不须更买彩灯看”,意思是:木制的灯台、瓦罐里的灯光都显得如此耀眼,无需再去买彩灯看了。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节日气氛的淡薄,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无奈。

整首诗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元宵节的热闹景象,通过对节日气氛的渲染、人物情感的刻画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捕捉,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生活平淡的接受。同时,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元宵节热闹场景与诗人内心感受之间的反差,使得整首诗富有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