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哉我行迈,借问穷何方。
北征自幽蓟,南往浮荆湘。
天地生远色,抚剑何慨慷。
汤汤大江流,思心与之长。
江竹鸣鸟暗,江春行客伤。
回飙若有托,聆我棹歌章。

【注释】

嗟哉:叹息词。行迈:行走。穷:走尽,走到绝路。北征:指到北方去的征途。幽蓟:指山西北部。浮荆湘:指南下的行程。汤汤:水盛大的样子。大江流:长江奔流不息。抚剑:手执宝剑。慨慷:慷慨激昂。长:远。竹声:江边的竹林发出的声响。鸟暗:鸟鸣声中带有悲凉之意。回飙:旋风,这里指急风。托:寄托。聆:倾听。棹歌章:船夫的歌声。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离开长安后所作的一首留别诗。诗人在离京赴任之际,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他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对前程的忧虑和对前途的美好憧憬。全诗情感起伏跌宕,意境阔大壮美,风格豪放雄健,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征。

首联“嗟哉我行迈,借问穷何方。”两句,诗人以叹息之音起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他既感叹自己即将踏上漫漫征程,又感到前途茫茫而难以预知,于是便借问朋友:“你将往哪里?”这既是对人生道路的感慨,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担忧。

颔联“北征自幽蓟,南往浮荆湘。”两句,诗人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江山画卷。他不仅描述了自己北上的路途和南下的行程,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大义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感情,还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

颈联“天地生远色,抚剑何慨慷。”两句,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他看到了天空中的云彩飘动着,感受到了江面上的波涛汹涌澎湃。这些自然景物激发了他内心的情感波动,使他更加坚定地走向远方。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热爱。

尾联“江竹鸣鸟暗,江春行客伤。”两句,诗人通过对江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他看到江边的竹林发出的声音,听到了鸟儿啼叫的声音;他还感受到春天的到来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和悲伤。这些景物都与诗人的内心世界密切相关,使他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也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

此诗是一首充满激情和豪放之气的送别诗。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友情的珍视,还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