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上黄鹤楼,西望襄阳堤。
襄阳草树淡于染,清猿落日令人迷。
归来复见襄阳画,银海珠源恍馀派。
楚山沈沈烟雾高,淋漓七泽翻波涛。
渔舟贾舶入点缀,竹林枫树悬江皋。
白云缥缈苍梧遥,旖如湘君垂素旄。
我欲乘云向空举,拄杖呼云云不起。
山中萝薜不可亲,怅望伊人隔秋水。
延陵学士襄阳俦,对此踟蹰搔白头。
碧山心期竟已矣,回首岁月成墟邱。
犹有篇章未磨灭,教人空忆旧风流。

注释:

昔上黄鹤楼,西望襄阳堤。 —— 昔日登上黄鹤楼,眺望西面的襄阳江堤。

襄阳草树淡于染,清猿落日令人迷。 —— 襄阳的树木和草丛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清新,清冽的猿声让人感到迷茫。

归来复见襄阳画,银海珠源恍馀派。 —— 归来后再次看到这幅襄阳画,仿佛看到了像银海珍珠源头一样的景色。

楚山沈沈烟雾高,淋漓七泽翻波涛。 —— 楚山重重云雾缭绕,七泽翻腾着波涛。

渔舟贾舶入点缀,竹林枫树悬江皋。 —— 渔船和商船在岸边点缀着风景,竹林和枫树悬挂在江边。

白云缥缈苍梧遥,旖如湘君垂素旄。 —— 白云缭绕在苍梧山远去,宛如湘水女神手持白色的旌幡。

我欲乘云向空举,拄杖呼云云不起。 —— 我希望能乘云而去,向着天空飞升,但拄杖呼唤却无法起行。

山中萝薜不可亲,怅望伊人隔秋水。 —— 山中的蔓藤和薜荔不能亲近,只能望着远方的人儿,隔着秋水思念。

延陵学士襄阳俦,对此踟蹰搔白头。 —— 延陵学士也是襄阳的一员,他在此踌躇不前,搔动白发。

碧山心期竟已矣,回首岁月成墟邱。 —— 心中的期望已经消逝,回首过去,岁月已成一片废墟。

犹有篇章未磨灭,教人空忆旧风流。 —— 还有那些篇章未曾磨灭,让人徒然地怀念那些旧时的风姿与风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诗,诗人以黄鹤楼为引子,通过描绘黄鹤楼下的襄阳美景,表达出对家乡山水的深情怀念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

首句“昔上黄鹤楼”,诗人以黄鹤楼为背景,展现了壮丽的江山景色。接着诗人以“西望襄阳堤”一句,进一步将目光投向了襄阳江堤。在这里,诗人用“淡”字来形容草树的颜色,用“迷”字来描绘清猿的歌声,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襄阳山水的迷人之处。

第二联中,诗人通过“清猿落日令人迷”一句,将襄阳江边的景色刻画得栩栩如生。这里的“清猿”既指树上的猿猴,又象征着诗人的内心情感。而“落日”则给人以温暖、宁静的感觉,使得整幅画面更加富有生机。

第三联中,诗人以“银海珠源恍馀派”一句,将襄阳江水的清澈与美丽比作银海珍珠源头。在这里,诗人用“恍余派”一词来形容江水流淌的方向,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深深眷恋之情。

第四联中,诗人以“楚山沈沈烟雾高”一句,描绘了楚山的雄伟壮观景象。而在“七泽翻波涛”一句中,诗人用“翻波涛”一词来形容七泽湖水的汹涌澎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湖泊的浩渺与壮美。

在第五联中,诗人以“渔舟贾舶入点缀”一句,将湖面上的各种船只描绘得栩栩如生。而“竹林枫树悬江皋”一句,则将湖边的竹林和枫树描绘得如同画卷一般美丽动人,令人陶醉其中。

第六联中,诗人以“白云缥缈苍梧遥”一句,描绘了远处苍梧山上云雾缭绕的景象。而在“旖如湘君垂素旄”一句中,诗人以湘水女神的形象来比喻眼前的自然景色,使画面更加充满诗意。

最后两句中,诗人以“我欲乘云向空举”一句,表达了自己想要飞翔的愿望。而在“拄杖呼云云不起”一句中,诗人以拄杖呼唤却无法起行的形象来表现自己的无奈与悲伤。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深深眷恋之情。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深厚感情。无论是描绘山水景色还是表达个人情感,都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因此,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欣赏家乡山水的新视角和方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