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素原头,广寒山后。
平沙堤畔雕鞍骤。
宫监传宣下御墀,奚桥控引来天厩。
玉带螭盘,绯袍蟒绣。
封章日对天颜奏。
君臣相遇古来难,唐虞千载今方又。
【解析】
1.此词上片写景。首二句是说,天帝太素原的源头、广寒宫后的山后,平沙堤畔有一座雕鞍疾驰的大宛马场。“太素”,即天帝,指玉皇大帝;“原头”指天地之始,“广寒”指广寒宫,是神话中的月宫。“平沙堤畔”,指大宛国故址,在今甘肃武威市境内;“雕鞍”,指骏马。这两句写大宛马场的繁华。三、四句写宫监传宣,奚桥控引,天厩来迎的盛大场面。“宫监传宣下御墀”,言宫监传达诏命,召入御前;“奚桥控引来天厩”,言奚桥(地名)控制着通往天厩的道路。“控引”、“来迎”都是夸张说法,形容其盛况空前。天厩是天子的车驾,所以用“来天厩”表示。五、六句写君臣相遇,难分难舍。“玉带”,“螭盘”,均形容官服。“绯袍蟒绣”,指朝服上的花纹。“封章”,封缄奏章,指向皇帝呈递奏章。“对天颜”,指面见皇帝。“日对天颜奏”,即天天向皇帝奏事。这里用《诗经》中“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比喻,说明皇帝与大臣见面不易,要珍惜相见机会。七八两句写君臣相遇的艰难,也表现了君臣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难”,是难得的意思。“古来”指从前,“千载”指千年;“又”是再度的意思。唐、虞时代,君臣关系密切,相互信任,互相尊重,是历史上公认的贤君良臣的理想状态。而今天虽然已相隔千年,但君臣之间的这种关系仍然能够重新出现,可见君臣相得之至。
2.这首词的下片以议论为主。“君臣相遇古来难,唐虞千载今方又。”这是全篇的核心,也是全词的主旨所在。上片所写的君臣相见,只是作者一时的想象,而这里的议论则是根据历史事实提出的论断。“唐虞”是指唐尧、虞舜时期,是古代理想君臣关系的典范。当时君臣相得,天下大治,因此说“君臣相遇古来难”。然而,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停留的,它总要向前发展,新的君臣关系总会取代旧的君臣关系。从“唐虞”,到“唐虞千载”,再到现在,时间已过去了一千年之久,但是理想的君臣关系并没有因此而消失。相反,在今天,我们又看到了君臣之间那种“古来难”的亲密无间关系。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消息啊!
3.这首词通过描写天人相接的情景,歌颂了君臣之间的亲密无间,表达了作者对于君臣关系的向往之情。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写给李蒲汀的一首酬答之作,借李蒲汀的才名和自己的才华相辉映,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为君主所用的愿望。
词中先描绘了一个宏伟壮丽的天宫景象:太素原头的源流、广寒山后的山岗、平沙堤畔雕鞍疾驰的马场以及宫监传宣、奚桥控引、天厩来迎等盛大场面。这些内容,一方面是为了突出天宫的宏伟壮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衬托出君臣之间亲密无间的情谊。接着,作者又通过夸张手法,描写出君臣相见的盛况:玉带、螭盘、绯袍、蟒绣,封章、对天颜奏,天颜喜色等。这些内容一方面是为了突出君臣相见的盛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衬托出天宫中君臣关系亲密无间。最后,作者又通过对君臣关系古今对比的论述,进一步强调了天宫中君臣关系亲密无间的特点。
这首词在艺术上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辞藻,使全词显得华美而富有诗意。同时,由于作者善于运用想象和夸张等表现手法,使得全词充满了浪漫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全词通过虚构天宫的景象来歌颂君臣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