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末凉风,蒹葭秋水,归人独上兰舟。
正长空雨霁,残暑全收。
遥想澄江如练,碧山堂、水竹深幽。
堪乘兴,观澜小阁,曲枕书楼。
难留。
冥鸿天远,厌长安尘土,不似沧洲。
有大观亭子,海阔云浮。
惟念故人千里,同明月、相望夷犹。
知音少,如公有几,大雅风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注释

  • 凤凰台上忆吹箫:出自《乐府诗集》的《凤求凰》,这里用来比喻江阴高舜穆(即江阴少参)的高远品格。
  • 天末凉风,蒹葭秋水:指秋天傍晚的景象,天边渐冷,蒹葭丛生的水面上泛着寒意。
  • 归人独上兰舟:归人,指作者自己;兰舟,用兰花装饰的船。
  • 正长空雨霁:天空中正在下完雨,雨过之后空气清新而明朗。
  • 残暑全收:夏天的暑气已经完全散去。
  • 遥想澄江如练:想象着清澈的江水如同白练一般。
  • 碧山堂、水竹深幽:指的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有翠绿的山峦和茂密的竹林。
  • 堪乘兴:可以乘兴前往,即可以兴致勃勃地前往观赏。
  • 观澜小阁,曲枕书楼:形容景色宜人,可以在小阁楼或书楼上欣赏美景并休息。
  • 难留:难以留住,表达了一种留恋之情。
  • 冥鸿天远,厌长安尘土:像一只飞往远方的鸿雁那样遥远,不愿意在长安城中受尘世的羁绊。
  • 有大观亭子,海阔云浮:大观亭子位于高处,视野开阔,能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和浮动的云彩。
  • 惟念故人千里,同明月、相望夷犹:只是思念远方的朋友,即使相隔千里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心情。
  • 知音少,如公有几,大雅风流:知音者稀少,能够理解自己的只有您这样寥寥无几的人,您的高雅风度让人赞叹不已。

译文
在这凉爽的秋夜,我在凤凰台回忆起吹箫时的场景,与江阴高的舜穆一起共度时光。天边渐渐寒冷,江边芦苇丛生的水面上泛着清凉。天空刚刚放晴,炎热的暑气已经消散无踪。我遥想那清澈的江水仿佛一条白色的绸带,碧绿的山峦围绕着一座小楼,那里有茂密的竹子和深深的幽静。我乘着兴致来到了一个小阁楼或者书楼上,欣赏着波澜不惊的美景,享受着我的快乐时光。然而我无法留下,就像一叶孤鸿一样远离了这繁华的都市,厌倦了这里的尘土飞扬,不像那些居住在沧洲(即长江下游一带)的人。我有一个大观亭子,站在亭子里可以眺望广阔的海洋和飘动的云朵。我只思念那位朋友,虽然我们相隔千里但心意相通就像共同仰望皎洁的明月一样。知道这样的朋友不多,能像我这样理解他的又有几人呢?他的高雅风度令人敬佩。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送别的场合所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深沉,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