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刹侵丹汉,禅亭结翠微。
芙蓉悬宝塔,鳷鹊影金扉。
祇树千云覆,灵花万雨飞。
绿深全隐驭,红密半遮衣。
籁引秋声入,镫传夜梵归。
凭高览虚寂,真乘在芳菲。
永宁寺登木末亭
香刹侵丹汉,禅亭结翠微。
芙蓉悬宝塔,鳷鹊影金扉。
祇树千云覆,灵花万雨飞。
绿深全隐驭,红密半遮衣。
籁引秋声入,镫传夜梵归。
凭高览虚寂,真乘在芳菲。
注释:
- 香刹:指寺庙。丹汉:红色的山峦。
- 禅亭:指寺庙中的亭子,是僧人修行、冥想的地方。
- 芙蓉:荷花。
- 宝塔:佛塔,通常用宝石或金属装饰。
- 鳷鹊:即黄莺鸟,这里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
- 祇树:印度的一座著名寺庙。
- 灵花:指佛教中的花朵,如莲花等。
- 绿深:形容树木茂盛,遮住了视线。
- 红密:红色的密集。
- 籁(lài):风声。
- 秋声:秋天的声音。
- 镫(dēng):古代的一种照明工具,形似现在的灯台。
- 真乘:真正的交通工具。
- 芳菲:美好的香气和色彩,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气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永宁寺木末亭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将木末亭的自然美景和佛教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首联“香刹侵丹汉,禅亭结翠微”描写了木末亭周围的自然环境,香刹被红色的山峦所环绕,禅亭则隐藏在翠微之中。颔联“芙蓉悬宝塔,鳷鹊影金扉”则进一步描绘了木末亭内部的景致,荷花悬挂着宝塔,黄莺鸟的影子映照在金色的门扉上。颈联“祇树千云覆,灵花万雨飞”则描绘了木末亭周边的植被,仿佛有无数的云彩覆盖在祇树之上,无数的灵花在空中飞舞。尾联“籁引秋声入,镫传夜梵归”则表现了夜晚木末亭的宁静景象,秋风带来了声音,照明的镫光传递着夜晚的梵唱声。整首诗通过对木末亭及其周围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