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从西来,大山与连谷。
层冈历千重,一涧过百曲。
剑铓露远峰,练色纾寒瀑。
虎迹屡惊人,鸟道长仄足。
霞光闪危峤,云气冱崇麓。
乱蝉咽阴吹,幽禽响佳木。
断径鸣孤猱,平坡走群鹿。
万花杂红紫,众叶纷青绿。
木皮野客衣,石广山氓屋。
遐方日寻胜,空林暮投宿。
漫游知自许,纵览厌所欲。
会当登五台,清凉我心目。

【注释】

阜平:地名。从西来:从西边来。大山:指五台山。连谷:连绵不断。层冈:层层起伏的山岭。千重:形容山势的高峻重叠。涧,小河流。过百曲:形容溪水弯曲曲折很多。剑铓(máng):锋利的刀刃。虎迹:老虎走过留下的痕迹。鸟道:像鸟飞一样盘旋曲折的山路。危峤(jiào):险峻的山峰。云气:指缭绕的云雾。冱(hù)崇麓(lù):山高云密,寒意逼人。乱蝉:不整齐的蝉叫声。咽:阻塞。阴吹:指山风。幽禽:指山林中的各种鸟类。孤猱(náo):独居的猿猴。断径:狭窄的小路。鸣:发出声音。孤猱:独居的猿,这里指在悬崖上攀援的猿猴。平坡:平坦的山坡。走群鹿:成群结队的鹿在山坡上奔跑。万花:各种花朵。杂:混合。红紫:红色的和紫色的。众叶:各种树叶。纷:繁多的样子。木皮:树皮。野客衣:野外游人的衣物。石广:大石块。山氓屋:山里人的房舍。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诗人因不满新法,辞官闲居,常游历五台山,写下不少诗篇。此诗是他在五台山游览时所作,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趣。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写山水之胜、林木之盛、猿猴之灵等,展现了五台山的自然美景,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联“自阜平县过大派山二百里抵五台游览成咏”,开篇便点明自己是从阜平县出发,经过大派山,抵达五台游览并写成诗歌。阜平县是五台山所在的县城,大派山则是通往五台山的必经之路,因此诗人选择在这里开始他的旅程。

颔联“层冈历千重,一涧过百曲”,描绘了山峦叠嶂、溪水曲折的特点。这里的“层冈”指层层叠起的山岭,而“一涧”、“过百曲”则形象地表达了溪水的曲折蜿蜒。这两个词语充分展现了五台山的壮丽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剑铓露远峰,练色纾寒瀑”。这两句诗描绘了山峰上的刀剑般的锐利边缘和瀑布的白色如练的水流。这里的“剑铓”和“练色”分别形象地比喻了山峦的陡峭和瀑布的壮观。同时,这两句诗还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接下来的几句中,“虎迹屡惊人,鸟道长仄足”描绘了山林中的猛虎和飞翔的鸟儿,以及曲折的小路给行人带来的不便。这四句诗既表现了五台山丰富的生物种类,又表现了山路的崎岖不平。

在颈联“霞光闪危峤,云气冱崇麓”中,诗人描绘了日出时分的壮丽景象,霞光照耀着危险的山峰,云雾笼罩着崇峻的山麓。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五台山的美丽景色,还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独特感悟。

在尾联“乱蝉咽阴吹,幽禽响佳木”中,诗人描绘了山林中的昆虫和鸟类,以及它们发出的美妙声音。这四句诗既表现了五台山的生态环境,又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五台山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态度和追求——超然物外,享受生活的美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