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数亩湘江曲,谁种江干万枝玉。
枝枝散影落晴波,波光掩映林光绿。
有时飒飒来清风,不比金谷飘春红。
翠凤辞巢鸣舜日,苍虬卷雾腾遥空。
岩岩巨石苔花紫,砥柱中流俨如许。
障断红尘半点无,六月坐来不知暑。
远峰天际青螺浮,蒋径嶰谷轻烟收。
山中定有脱俗者,可似当年王子猷。
子猷一去今千载,此君清致依然在。
冰霜万壑岁寒时,劲节虚心终不改。

【注释】

碧云:形容湘江两岸山色翠绿,如碧云一般。

数亩:指面积较小。

谁种?:是谁种的?是自然生长的。

万枝:形容竹子众多。

散影:指竹叶的影子随风摇曳。

晴波:晴朗的水波。

飒飒:风声。

金谷:地名。这里指金谷园。

舜日:传说舜帝有虞氏之德,故称舜。

苍虬:青蛇般的松树。卷雾腾遥空:云雾缭绕,直升天际。

岩岩:高耸的样子。巨石:大石头。苔花:苔藓。

砥柱:《水经注》说:“砥柱山在济北安次县南。”

红尘:指人世。

蒋径:地名,相传为王子猷所到之处。子猷:晋代王子猷,好游山水,不慕荣利。嶰谷:地名,相传为王子猷所到之处。

脱俗者:超脱世俗的人。

冰霜:比喻坚贞不屈的节操。万壑:无数沟壑。岁寒: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候。劲节:挺拔的节操。虚心:谦虚的态度。

【赏析】

此诗描写了湘江两岸秀丽景色和诗人赏景时的感受。首联写湘江两岸的山色;颔联写山中的景物;颈联写远山、江流、云彩;尾联写诗人对这种景色的感慨。全诗以景为主,以情辅之,情景相融。

首联“碧云数亩湘江曲”,写碧绿的山峰连绵成片,像几亩宽广的碧云,而湘江就在这碧云中曲折流淌。这是一幅典型的江南风景画,勾勒出了湘江两岸的山川风貌,也写出了作者对于湘江的喜爱。

颔联“谁种江干万枝玉”,描绘出湘江两岸郁郁葱葱的竹林。“谁种”二字,似乎表明这些竹子并非人工种植,而是自然生长的。它们生长在江边河畔,犹如万根玉簪插入大地,令人赏心悦目。

颈联“有时飒飒来清风,不比金谷飘春红”,描绘了湘江两岸时而吹来的清风,与京城金谷园中春天盛开的牡丹相比,更显得清新脱俗。这里的“清风”象征着诗人高尚的品德和纯洁的心灵。

尾联“翠凤辞巢鸣舜日,苍虬卷雾腾遥空”,则将自然景观与历史典故相结合,赞美了湘江两岸的自然风光之美,同时寄寓了作者的高洁情操。尾联“障断红尘半点无”,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超然和淡泊。

整首诗以湘江两岸的自然风光为主线,通过细腻的刻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湘江两岸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诗人还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