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倚斜阳思不禁,满林风叶共萧森。
诗怀底处逢人遣,宦况闲来对菊吟。
紫塞天寒霜信早,碧江云冷雁声沈。
西风莫向窗前过,吹动庭闱故国心。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要仔细审读所给内容,分析其特点,最后再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本题中,第一二句“独倚斜阳思不禁,满林风叶共萧森。”“独倚”是“独自倚靠”,“萧森”是形容草木凋零的样子。这两句诗描绘了秋色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无限感慨。“诗怀底处逢人遣”“底处”就是“何处”。诗人在孤独的傍晚时分,独自一人靠着斜阳,思绪万千却无法抑制。诗人在寂寞之中,遇到知己,倾诉衷肠,抒发愁绪。“紫塞天寒霜信早,碧江云冷雁声沈。”这是诗人在寒冷的紫塞边陲,看到天空的初霜,听到江上传来的雁啼声。“紫塞”指北方边塞。“天寒”表明天气已经转凉,“霜信”即霜降的消息。“雁声沈”即大雁南飞的声音低沉而凄凉。这四句写西北边塞的景色,渲染了边塞的寒冷。第三联“西风莫向窗前过,吹动庭闱故国心。”“西风”是指秋风。“庭闱”指庭院。“故国心”指怀念国家之情。这句写诗人怕西风吹拂到自己的居室(庭院),担心引起自己思念故乡、思念国家之情。第四联“紫塞天寒霜信早,碧江云冷雁声沈。西风莫向窗前过,吹动庭闱故国心。”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紫塞天寒霜信早,碧江云冷雁声沈。”这两句诗描绘了西北边塞的景色,渲染了边塞的寒冷。这两句诗既写了景,又写了情,情景交融地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西风莫向窗前过,吹动庭闱故国心。”这两句诗进一步写西风不能吹到自己的居室(庭院)里去,因为那样会引起自己怀念故乡、思念国家之情。“西风”是秋风,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来写,使西风仿佛也懂得了诗人的感情,不忍吹拂到诗人的身上。“庭闱”指庭院,这里用来代指家园。“故国心”指怀念祖国之心。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的忧虑与不安,写出了他对家乡的思念。整首诗以景衬情,寓情于景,融情于物,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借物喻志,托物言志。
【答案】
独倚斜阳思不禁,满林风叶共萧森。
独倚:独自倚靠,倚靠在斜阳下,意态孤单;萧森:萧瑟苍茫。诗人在孤独的傍晚时分,独自一人靠着斜阳,思绪万千却无法抑制。
诗怀底处逢人遣,宦况闲来对菊吟。
底处:何处;人遣:被人遣送。诗人在寂寞之中,遇到知己,倾诉衷肠,抒发愁绪。“宦况闲来对菊吟”。“闲:闲暇无事;对菊吟:对着菊花吟咏。诗人在官场沉浮不定的日子里,偶遇知音,便把满腹牢骚都倾诉了出来。
紫塞天寒霜信早,碧江云冷雁声沈。
紫塞:指紫塞关。塞外多风沙,气候寒冷,所以称为“紫塞”;天寒:天气变冷;霜信:霜降的消息。“紫塞天寒霜信早”意思是说在紫塞关外,由于天寒霜降较早,所以人们早早就开始打点衣物准备御寒。“碧江云冷雁声沉”。意思是说在碧绿清澈的江水边,云层很厚,天色阴沉,江上的大雁叫声也变得低沉而凄凉。这里的“冷”字写出了江水的冰冷以及天气的阴沉,“沉”字则写出了大雁叫声的低沉哀婉,写出了大雁归巢时的凄苦心情。这两句描写了西北边塞的景色,渲染了边塞的寒冷。
西风莫向窗前过,吹动庭闱故国心。
西风:秋风;莫:不要;过:经过;西风莫向窗前过,不要让西风吹拂到自己的居室(庭院);庭闱:庭院;故国心:怀念祖国之心。这两句诗进一步写西风不能吹到自己的居室(庭院)里去,因为那样会引起自己怀念故乡、思念国家之情。
紫塞天寒霜信早,碧江云冷雁声沈。
紫塞天寒霜信早,碧江云冷雁声沈。(译文)
紫塞关外天气寒冷,白露来得特别早,天空一片湛蓝,江水清澈透明,云层浓密厚重。秋高气爽,万里无云,天空中飘着淡淡的白云。这时正值深秋时节,天气已渐寒冷,北风刮起阵阵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