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秋宿絓月,际晓登清泠。
挥手援碧萝,腾身栖翠屏。
长风吹雨来,不见群山青。
鸟度白云湿,龙归沧海腥。
真僧此岩栖,观空静襟灵。
竹坞见曝衣,花台闻演经。
沃以甘露言,迷途醉而醒。
愿言割兹爱,永也投禅扃。
【注释】
清泠台:台名,在今浙江绍兴县北。
吟秋宿絓月:秋夜吟咏,宿于月光下。
际晓登清泠:天明时登上高台。
援碧萝:攀援翠绿的藤萝。
栖翠屏:栖息在翠色屏风上。
长风:指秋风。
湿:沾湿。
龙:传说中蛟龙。
岩栖:山崖上居住。
观空静襟灵:观照虚空,心境宁静。
竹坞:竹林中的小溪边。
曝衣:晒衣服。
演经:讲经说法。
沃以甘露言:用甘露之水洗涤。
迷途:迷失道路。
投禅扃:投入佛门的门户。
扃(jiōnɡ):关闭。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清冷台欣赏自然风光,领略山水之美,同时抒发了自己对名利、权位的厌倦和对佛学的信仰之情。全诗以清冷台为中心,通过描写登台所见、所感、所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怒哀乐,以及对自然、人生、佛学等哲学观念的思考和领悟,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平静的人生态度。
首四句描绘了诗人清晨登台的情景,以及登台后的感受和所见景象。“吟秋宿”三字,将诗人与秋天联系起来,表达了他对秋天的喜爱和留恋。而“际晓登清泠”,则暗示了诗人清晨时分,独自一人登上高台,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心情愉悦。这里的“清冷台”既是诗人登高望远的地点,也是他心旷神怡的所在。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他在台上所见的壮丽景色。“挥手援碧萝,腾身栖翠屏。”这两句描绘了他如何攀援着绿藤,跃上翠绿的屏风上。这里的“碧萝”和“翠屏”都是诗人眼中的美景,它们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美。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豪情壮志和豁达胸怀。
美好的景色往往也会引发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在这首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开始抒发自己对于名利、权位的厌倦和对于佛学的信仰之情。“长风吹雨来,不见群山青”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风雨天气的敏感和对自然变化的感叹。而“鸟度白云湿”则暗示了诗人看到鸟儿掠过天空,被乌云遮住的身影;而“龙归沧海腥”,则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向往和对龙的崇拜。这些诗句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几句,诗人再次回到他的修行和修炼上来。“真僧此岩栖,观空静襟灵”两句,强调了修行者在此岩石上隐居,以观照虚空,心境宁静的生活态度。而“竹坞见曝衣,花台闻演经”则描绘了诗人在竹林旁晾晒衣物的画面和花台上听僧侣讲经的场面。这些场景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佛法的虔诚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清冷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佛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于名利、权位的厌倦和对于佛学的信仰之情。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诗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