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离死别已声吞,淮水东流万古冤。
今夜石头城下月,何人把酒酹诗魂。
【注释】
秣陵:今南京。
何人:谁,什么人。
酹(lèi):把酒浇在地上祭奠。
【赏析】
《初出秣陵赋得其六》共十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本篇写诗人客居他乡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前两句“生离死别已声吞,淮水东流万古冤”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以及与亲人分别的痛苦心情;后两句“今夜石头城下月,何人把酒酹诗魂”,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故国命运的忧虑。
首联以“生离死别”四字开篇,将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已声吞”,形容思乡的情绪强烈到无法抑制的程度,仿佛声音已经融入了空气中,无法言喻。这里的“吞”字,既形象地描绘了思乡情绪的强烈程度,又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得整个诗句更加生动有趣。
颔联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以及与亲人分别的痛苦心情。“淮水东流万古冤”,这一句中,“淮水”既是地理标志又是历史象征,它见证了古代中原人民与南方政权之间的恩怨情仇。“东流”二字则暗指历史的无情和变迁,而“万古冤”则强调了这种怨恨的永恒性。这句中的“怨”字,不仅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回顾,也暗含了作者对于故土和亲人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颈联则转向了对故都的深情回忆。“今夜石头城下月,何人把酒酹(lěi)诗魂?”这一句中,“石城”即石头城,是南京的一个地名,也是古代南京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何人”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故国命运的关注和担忧。“把酒酹诗魂”,则是将酒浇在诗人的遗像上,以此寄托哀思。这里的“诗魂”一词,既指诗人自己的灵魂,也指那些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无辜生命。这一举动,既表达了诗人对亡者的哀悼,也体现了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故土的无尽眷恋。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战争、和平以及国家命运的共同关注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