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阁攀岩入化城,薜萝高卧寄闲情。
孤窗上月分灯影,乱叶随风杂磬声。
麋鹿自知谐野性,簪圭何用绊虚名。
真僧出世心无事,戒得冰壶彻底清。

赏析:

这首诗《毕公房》是明代诗人林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攀登石阶,穿越布满薜荔和萝蔓的山崖,进入化城寺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静谧、闲适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析及其蕴含的深层次意义:

  1. 跻阁攀岩入化城
  • 字面解读:诗人攀登至一座阁楼,随后攀爬山岩,最终到达了一座名为”化城”的寺庙。这里的“登阁攀岩”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探索与征服,”入化城”则暗示了达到精神层面的归宿。
  • 深层含义:“跻阁攀岩”象征着不断向上的精神追求,而“入化城”则表明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探求。这种对自然与心灵的双重征服,体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寻求心灵平静与超脱的愿望。
  1. 薜萝高卧寄閒情
  • 字面解读:形容诗人选择了一个隐蔽的角落,如薜荔和萝蔓覆盖的高地上,以悠闲自得的状态休息。
  • 深层含义:“薜萝高卧”不仅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也隐喻了诗人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这里的“寄閒情”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1. 孤窗上月分灯影
  • 字面解读:孤寂的窗户映衬着月光,灯火摇曳的影子投射在窗上。
  • 深层含义:这一景象营造了一种寂静而神秘的氛围,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人独处时的孤独与沉思。同时,“分灯影”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反思或对外界纷扰的超然态度。
  1. 乱叶随风杂磬声
  • 字面解读:树叶随风飘散,伴随着寺庙中磬的声音。
  • 深层含义: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动态而和谐的画面,树叶的飘散象征自然的无常,而磬声则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受。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顺其自然,超然物外。
  1. 麋鹿自知谐野性
  • 字面解读:麋鹿能够明白自己的野性,无需外界束缚。
  • 深层含义: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尊重和赞美。麋鹿作为自然界中的生灵,其自由自在的行为被视为理想的生活状态。这反映了诗人希望摆脱世俗束缚,回归自然本真的愿望。
  1. 簪圭何用绊虚名
  • 字面解读:簪和圭这样贵重之物,何必用来拖累虚名呢?
  • 深层含义:这里的“虚名”指的是社会上过分的追求与虚荣,而“簪圭”则是古代文人的象征物品。诗人以此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他主张不要被外在的功名利禄所迷惑,而应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真实。
  1. 真僧出世心无事
  • 字面解读:真正的僧人拥有出世的心态,因此心中无事。
  • 深层含义: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禅宗思想的理解。出世并不是逃避现实,而是要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到心灵的净土。这种心态有助于人们保持冷静和客观,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影响。
  1. 戒得冰壶彻底清
  • 字面解读:修炼到像冰壶那样清澈透明,没有一丝杂质。
  • 深层含义:这里的“冰壶”比喻了修行者的内心如同清澈见底的水一样纯净无暇。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强调了修行者内心的坚定和清明。这种修行境界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清洁,更是精神上的净化和升华。

通过对这首诗每一行的逐一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林鸿的艺术追求、哲学思考以及他对自然和人世的看法。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