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柳馆翠烟浮,湿泪红妆晓坐愁。
飞雁远书传北塞,啭莺残梦入南楼。
衣沾露处花如锦,草映帘时月似钩。
扉掩暮春经别久,归迟莫渡鹊桥秋。
回文
依依柳馆翠烟浮,湿泪红妆晓坐愁。
飞雁远书传北塞,啭莺残梦入南楼。
衣沾露处花如锦,草映帘时月似钩。
扉掩暮春经别久,归迟莫渡鹊桥秋。
注释:
- 依依柳馆翠烟浮:依依,依恋的样子;柳馆,指杨柳环绕的馆舍;翠烟,形容烟雾翠绿;浮,飘荡。
- 湿泪红妆晓坐愁:湿泪,眼泪湿润;红妆,女子化妆后的样子;晓坐,早晨坐着;愁,忧愁。
- 飞雁远书传北塞:飞雁,大雁飞翔;远书,远方传来的信;北塞,北方边关。
- 啭莺残梦入南楼:啭莺,黄莺儿婉转啼鸣;残梦,残余的梦境;南楼,南方的楼阁。
- 衣沾露处花如锦:衣,衣服;沾,附着;露处,露水覆盖的地方;花如锦,像锦绣一样绚烂。
- 草映帘时月似钩:草,草丛;帘,帘幕;时,此时;月似钩,月亮形状像钩子。
- 扉掩暮春经别久:扉,门;掩,关闭;暮春,春天末季;经别久,长时间分别。
- 归迟莫渡鹊桥秋:归迟,回家晚;莫,不要;渡,通过;鹊桥,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的桥;秋,秋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回文诗,其特点在于将原诗倒读之后与正读相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全诗共八句,每句诗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充满了诗意和情感。
首句“依依柳馆翠烟浮”描绘了一个柳树环绕、烟雾缭绕的美丽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次句“湿泪红妆晓坐愁”则展现了诗人在清晨时分因思念而泪流满面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愁绪。第三句“飞雁远书传北塞”则通过大雁飞翔的场景,暗示着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第四句“啭莺残梦入南楼”描绘了黄莺儿婉转啼鸣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第五句“衣沾露处花如锦”则以衣服上的露水和花朵的美丽为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第六句“草映帘时月似钩”通过草丛映照和明月的形状,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最后一句“扉掩暮春经别久”则表达了诗人在春天即将过去时的感伤情绪。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和朋友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