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惭非佛亦非仙,也宿丹崖绿树巅。
晓汲衣翻草头露,午炊灶起木皮烟。
日离沧海三竿远,天厌乌纱五尺连。
蝢觉眼前无俗物,片云飞过鸟争喧。

木皮岭

自惭非佛亦非仙,也宿丹崖绿树巅。 晓汲衣翻草头露,午炊灶起木皮烟。

日离沧海三竿远,天厌乌纱五尺连。 蝢觉眼前无俗物,片云飞过鸟争喧。

注释:

  1. “自惭”:惭愧自己没有达到仙人、圣人的境地。
  2. “非”:不是、不。
  3. “佛”:指佛教。
  4. “亦非”:也不是、不是。
  5. “丹崖”:红色的山崖。
  6. “绿树巅”:在绿色树梢的顶端。
  7. “晓汲”:早晨打水的习俗(古代的一种风俗)。
  8. “蝢”:同“蜉”,一种昆虫,身体很小,翅膀透明,能看见里面的景象。
  9. “无俗物”:眼中所见都是平常的事物,没有高深的东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他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他在木皮岭的日常生活,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然和超脱。
    首句“自惭非佛亦非仙,也宿丹崖绿树巅。”诗人以自嘲的语气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超然的态度。他认为,自己既不是神仙,也不是佛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他选择在绿色的树梢上休息,远离尘世的喧嚣。
    次句“晓汲衣翻草头露,午炊灶起木皮烟。”诗人描绘了他早上起床后的日常生活。他打水洗衣服,看到草上的露珠,感到清新;中午做饭时,烟雾缭绕在木制的炊具上。这些细节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的朴实和勤劳。
    第三句“日离沧海三竿远,天厌乌纱五尺连。”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他对时间的感慨。他看着太阳逐渐升起,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看着天空中飘过的白云,他感叹时间流逝。这种感慨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时间的珍惜。
    末句“蝢觉眼前无俗物,片云飞过鸟争喧。”诗人以虫的视角来看待世界,看到了他眼中的世界。他觉得眼前没有什么复杂的事物,只有一片云彩在空中飞舞,鸟儿们争相鸣叫。这种描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