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节寥寥不可闻,晚从吾郡始知真。
百年礼乐无男子,一日干戈有妇人。
波冷曹娥沉白骨,雨荒剡岭洗红尘。
争如烈焰三千丈,高照青编万古春。

【注释】

挽徐节妇:为徐节妇送葬。徐节妇,不详何人,或指徐氏之妻。节妇,旧时对贞烈妇女的称呼。

大节:高尚的节操。

晚从:晚年才跟随。郡:州郡,此处泛指家乡。

真:指真性情、真才能。

百年礼乐无男子:指古代礼乐教化中男性的地位。

干戈:古兵器的总称,这里指战争。

波冷:水寒冷。曹娥江,在绍兴市上虞区。白骨:传说中曹娥投江殉父后,其尸化为石,故名。

雨荒:被雨水冲刷。剡岭,在浙江嵊州市西南。

争如:不如,哪里比得上。三千丈,形容火焰高远。

青编:绿色的竹简。万古春:万年春光,指历久弥新的美好景象。

【赏析】

此诗是一首悼念节烈女子的挽词。全诗以赞颂之情写哀痛之意,语言质朴自然,意境苍凉沉郁。

首联说:“大节寥寥不可闻,晚从吾郡始知真。”作者赞扬这位女子具有高尚的节操,可惜她年老之后才知道她的为人。“晚”字表明了这位女子一生坎坷,最后才得到人们的理解和认识。

颔联说:“百年礼乐无男子,一日干戈有妇人。”这是对前一联的补充和深化。这里说:在礼乐教化中男性的地位十分重要,而这位女子却一生不与男性同流合污;然而一旦国家动乱,就出现了像曹操这样的奸雄,他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发动战争,让无数妇女卷入战祸之中。

颈联说:“波冷曹娥沉白骨,雨荒剡岭洗红尘。”这一联是化用典故。曹娥江位于今浙江绍兴市上虞区,相传东汉安帝年间,会稽太守范宣的女儿曹娥,年仅10岁,就被父亲送到娘家,不幸遇害于江中,其父悲痛欲绝,沿江号哭。后来百姓为了纪念她,便将江流改称为“曹娥江”。曹娥死后三日,其父沿江寻找女儿尸体不得,于是投江自杀。后人便根据曹娥的故事创作了《曹娥诔》,并刻在竹筒里。曹娥江的水清澈见底,据说水中有白骨,所以又被称为“曹娥江”。这首诗用“波冷”来代指曹娥江的清冷,“雨荒”来代指江水的荒芜。诗人运用典故来表达对这位女子遭遇的同情和对她的悼念。“剡岭”,即嵊县山,在浙江嵊州市西南。“洗红尘”比喻女子的纯洁高尚。这两句的意思是:当年曹娥江的流水清凉透明,如今却被战争的尘埃所污染;当年的女子纯洁高尚,如今却被战争的硝烟笼罩。

尾联说:“争如烈焰三千丈,高照青编万古春。”诗人借用“烈焰”这个意象来赞美这位节烈女子。诗人说:与其说这位女子如同烈火般燃烧,不如说她的光辉照耀着千古,使她的名字永垂不朽。这里的“烈焰”指的是烽火连天的战争,象征着动荡不安的社会。“青编”是指绿色的竹简,这里用来象征历史和文化。“万古春”指的是历久弥新的春天,比喻永恒的美好时代。这两句的意思是:与其说这位女子的名声只流传了一时,不如说她的精神永远光照千秋万代;与其说这位女子的事迹已经湮没无闻,不如说她的精神已经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

此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苍凉沉郁,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节烈女子的无限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