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乐道慕前人,又被书徵觐紫宸。
诗卷巳随官棹月,布衣还染属车尘。
文章共喜遭逢晚,礼乐应知入问频。
登眺凤台多制作,邮筒珍重寄河滨。
【注释】先生:此处泛指韩敏道。乐道:好学。慕前人:仰慕古人。书徵:被朝廷征召。紫宸:皇宫。诗卷:指韩敏道写的诗。官棹:指韩敏道的官船。属车:天子的车驾,借指皇帝。文章:指韩敏道的文章或诗词。遭逢:遇到合适的机会。礼乐:礼节和音乐。应知:应当知道。登眺凤台:登高远望凤凰台。凤台:凤凰台上观景台。多制作:有很多作品。邮筒:信件投进的木箱,引申为书信往来。珍重:珍惜。
【赏析】
此诗是诗人送好友赴朝廷任职,并希望他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而作的一首送别诗。
首句“先生乐道慕前人”,开门见山,点明韩敏道好学乐道,仰慕先哲。第二句“又被书徵觐紫宸”,说明韩敏道被召入朝廷任官,这是对他才能的肯定和赞赏。三、四句“诗卷巳随官棹月,布衣还染属车尘”,“官棹”指韩敏道的官船,“属车”借指皇上的车驾。意思是说韩敏道的诗文已经随着他的官船驶向了月色中的远方,而他穿着布衣也沾染上了属于皇上的车子上的尘土。五、六句“文章共喜遭逢晚,礼乐应知入问频”,“文章”和“礼乐”都是指诗歌和音乐。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韩敏道的文章喜欢在晚年得到人们的称赞,礼仪和音乐应该知道他经常受到皇帝的询问。结尾两句“登眺凤台多制作,邮筒珍重寄河滨”,意思是说韩敏道登高远望凤凰台有许多佳作,所以用信箱把书信寄给河滨的朋友。
这首诗通过赞美韩敏道的才华和成就,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期望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