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物扰灵府,澹然无所为。
家贫自鲜营,万事俱不知。
日禄馀一斗,粗给菜与麋。
秫田亦易耕,有酒供四时。
门多儒雅客,暇则斟酌之。
相对靡俗言,共谈止诗书。
遐情或深契,欢笑同解颐。
孰谓千古远,其人如在兹。
于心有至乐,天地亦可遗。
未知轩裳贵,讵识势位卑。
彼美要路仕,贤劳耀轻肥。
穷通各有适,宁论是与非。

注释:

偶尔派遣我的心意呈献给同学们各位君子以及示叔贞秀才。

我被世俗的琐事缠身,心情烦乱,无所作为。

虽然家贫,但是我从不贪图享乐,对于万事都一无所知。

每天得到的俸禄只有一斗,勉强能维持基本的生活,粗茶淡饭,与麋鹿为伴。

在秫田上耕种很容易,有酒可以供四季饮用。

我的门多有读书人雅士来往,闲暇时就一起讨论诗文。

我们相对而谈,不涉及俗世的言语,只谈论诗书等高雅之事。

我们的情趣或许非常相似,共同品味诗书之乐,欢声笑语。

谁会认为千古之后的事情遥远,他这样的人就像在眼前一样。

我心里充满了至高的快乐,天地也可以遗弃。

我不知道仕途是否显贵,但我知道权势地位是多么低下。

那个人在要路做官,贤明劳累却只能享受轻肥。

穷达各有不同,我们何必去争论是非黑白。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同学诸君子和示叔贞秀才的一封书信。信中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看法,对人生价值的认识,以及他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满足感和快乐感。

诗人通过”累物扰灵府,澹然无所为。”表达了他不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过着一种淡泊名利,心无旁骛的生活。”澹然无所为”中的”澹然”二字,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名利看得很淡,有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

诗人又写到自己的家境贫寒,但却并不以此为忧。”家贫自鲜营,万事俱不知。”这里的”自鲜营”表明他并不在意物质的匮乏,”万事俱不知”则显示了他生活的无忧无虑。

诗人描述了自己每天的生活,虽然收入不多,但也能过上简单而充实的生活。”日禄馀一斗,粗给菜与麋。”在这里,”日禄”指的是他的微薄收入,”馀一斗”表示剩余不多。尽管收入有限,但他依然能保持简朴的生活,粗茶淡饭足以充饥。

诗人还提到了他种植秫田的情况。”秫田亦易耕,有酒供四时。”在这里,”秫田”是一种农作物,”易耕”表明种植这种农作物比较容易,也反映出诗人对土地的珍惜。”有酒供四时”则表明他在秫田上能够酿制美酒,供全年享用。

诗人还描述了他的生活环境。”门多儒雅客,暇则斟酌之。”在这里,”儒雅客”指那些读书人雅士,”斟酌之”则表现出他对他们的尊重和喜爱。

诗人表达了他对朋友的珍视之情。”相对靡俗言,共谈止诗书。” 在这里,”靡俗言”意味着远离庸俗的话语,”诗书”则代表了他的文化修养和追求。

这封信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他既不被世俗所困,也不追求奢华富贵;他以淡泊的心态对待生活,并以诗书为伴,享受其中的乐趣。这种态度和价值观体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和人生哲学,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