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久别离,日夕拟相见。
两岁期不来,虚托云边雁。
花时拾行李,动以家事恋。
秋晚壮游心,百故尽捐遣。
水浮更陆走,茧足判黧面。
千里倏我即,喜极泪欲溅。
更长烛再秉,量窄酒空传。
儿女身短长,粟帛价贵贱。
官俸聊取给,世态日改变。
一一互问答,倾写各争先。
揽镜鬓已华,开卷眼辄眩。
为言且款曲,试览帝城遍。
旬日兴未周,回首倏南盻。
匆匆束归装,分袂不得援。
钟山起寒飙,长路欲飞霰。
小吏执壶浆,旗亭具盘馔。
联镳出都门,祖道指乡县。
乡心逐旌盖,目送孤云片。
寄语秋台儿,慰我高堂眷。
明年再及秋,挂席江风便。
送吴廷玉还昆
故人久别离,日夕拟相见。
两岁期不来,虚托云边雁。
花时拾行李,动以家事恋。
秋晚壮游心,百故尽捐遣。
水浮更陆走,茧足判黧面。
千里倏我即,喜极泪欲溅。
更长烛再秉,量窄酒空传。
儿女身短长,粟帛价贵贱。
官俸聊取给,世态日改变。
一一互问答,倾写各争先。
揽镜鬓已华,开卷眼辄眩。
为言且款曲,试览帝城遍。
旬日兴未周,回首倏南盻。
匆匆束归装,分袂不得援。
钟山起寒飙,长路欲飞霰。
小吏执壶浆,旗亭具盘馔。
联镳出都门,祖道指乡县。
乡心逐旌盖,目送孤云片。
寄语秋台儿,慰我高堂眷。
明年再及秋,挂席江风便。
【注释】
①“一”:第一。
②“两岁”:两年。“期”:约定的期限。
③“虚托”:白白地托付。“云边”:云间。“雁”:指书信。
④“花时”:花开时节,指春末夏初。“拾”:收拾行装。
⑤“壮游”:远行。“心”:心情,意气。
⑥“百故”:许多事情。“捐遣”:抛弃。
⑦“水浮”:水上行走。“陆走”:陆地行走。
⑧“茧足”:指脚上生茧,走路困难。“黧(lí)面”:黑脸、灰脸。
⑨“千里”:形容距离遥远。“倏(shū)”:突然。
⑩“烛”:点燃蜡烛。“秉”:持。
⑪“粟帛”:谷物和丝帛。“价”:价值。
⑫“聊”:姑且,只求。“取给”:勉强应付。“变”(biàn):“改”的异体字。
⑬“倾”:倾倒,倾泻。“写”:写照。
⑭“揽镜”:拿着镜子。“鬓(bìn)”:鬓发。华:繁盛。
⑮“开卷”:读书。“眩”:眼睛昏花、看不清晰。
⑯“款曲”(kuǎnqū):曲折委婉。“览”:看。“帝城”:京城。
⑰“旬”:十天。“兴未周”:兴致还没有完全消失。
⑱“分”:分别。“袂”:衣袖。“援”:拉。
⑲“钟山”:在南京紫金山中,山上多古庙。“寒飙”:猛烈的风。“飞霰”:飞扬的雪片。
⑳“更”:又。
- “小吏”:地方小官。“执”:拿着。22. “壶浆”:酒浆,泛指酒食饮料。“旗亭”:酒店名。“馔(zhuàn)”:菜肴。23. “联镳”:并驾齐驱。24. “祖道”:饯别。“乡县”:家乡所在的地方。25.“鞭子”,使鞭。
- “秋台儿”:指秋夜之月。“慰”:安慰。“高堂眷(juàn)”:对父母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告别时所写的赠别词句,全诗八句二十个字,内容充实,语言精练,富有韵味,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离别时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惜别之感。
诗的开头两句“故人久别离,日夕拟相见。”是全诗的总纲,也是全诗感情的基调,表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和依依不舍的心情。
第三四句“两岁期不来,虚托云边雁。”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紧迫和离情别绪的无奈,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和期盼之情。
第五六句“花时拾行李,动以家事恋。”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离别画面,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牵挂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们对亲情的珍视。
第七至十一句“秋晚壮游心,百故尽捐遣。”则是对离别后生活的展望和期许,表达了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态度。
第十二至十四句“水浮更陆走,茧足判黧面。”则描绘了离别后的艰辛生活,既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坚韧和乐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种种困苦和挑战。
第十五句“千里倏我即,喜极泪欲溅。”则是对离别后重逢的喜悦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再次相聚的期待和喜悦之情。
第十六句“更长烛再秉,量窄酒空传。”则描绘了离别后的夜晚情景,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种种不便和困扰。
十七至十八句“儿女身短长,粟帛价贵贱。”则描绘了离别后的生活状况和物价变化,既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种种变迁和挑战。
最后两句“官俸聊取给,世态日改变。”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和忧虑,既体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失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种种变化和挑战。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情的赞美和怀念,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