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云华表缀春灯,落落浮光破晦冥。
游径未须檠桦烛,照书何必聚囊萤。
碧纱窗迥临秋月,画阁帘开晃夜星。
漏断六街人迹静,北窗犹自读遗经。
诗句释义:
- “入云华表缀春灯,落落浮光破晦冥。”
- “入云”:形容华表高耸入云。
- “缀春灯”:将春天的灯光缀饰在华表之上。
- “落落浮光”:形容灯光闪烁不定,仿佛漂浮在暗淡的环境中。
- “破晦冥”:打破了昏暗的气氛。
- “游径未须檠桦烛,照书何必聚囊萤。”
- “游径”:泛指小路或小道。
- “檠”字原意为“照亮”:这里引申为照明。
- “桦烛”:用桦木制作的火把。
- “囊萤”:用萤火虫做成的灯笼,古代学子用来照明读书。
- “碧纱窗迥临秋月,画阁帘开晃夜星。”
- “碧纱窗”:用绿色丝绸制成的窗帘,通常用来形容窗户的颜色。
- “秋月”:秋天明亮的月亮。
- “画阁帘开”:指打开华丽的阁楼上的窗帘。
- “晃夜星”:形容月光明亮到足以照亮夜晚的星星。
- “漏断六街人迹静,北窗犹自读遗经。”
“漏断”:时间已经过去,深夜已过,时间已经到了早晨。
“六街”:指的是城市中的街道,常用来泛指繁华的地方或热闹的场合。
“人迹静”:街上的人迹稀疏,寂静无人。
“北窗”:北方的窗户,可能指的是书房里的窗户。
“读遗经”:在安静的环境中阅读遗世独立的经典著作。
译文:
华表上挂满了春天的灯火,灯光摇曳闪烁,犹如浮萍般漂泊在黑暗中。游人无需点燃桦木做的火把,只需借助微弱的光线也能学习知识;读书时也不需要聚集成堆的萤火虫,只需一缕微光即可照亮书本。透过绿色的窗帘仰望那轮明亮的秋月,华丽的阁楼上轻轻拉开帘子,夜空中的星星被月光照亮。当第一缕曙光穿透了城市的喧嚣,人们纷纷离去,而你依然坐在北窗旁,沉浸在那封尘封的经典之作中。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执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理解。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同时,通过对古代文人生活的描绘,也展示了一种对古人智慧的尊重和向往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