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坐晴空禁漏寒,仙人飞镜上云端。
银蟾泛泛光流白,金粟纷纷子落丹。
千里酒杯同潋滟,万家华彩各团圞。
搴衣儿女遥南指,目极征鸿共倚阑。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八月十五夜月
  • 释义:描述的是中秋节时,当月亮高挂夜空的景象。
  • 赏析: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赏月、吃月饼等庆祝活动。这里的“八月十五”指的是农历的中秋节。
  1. 露坐晴空禁漏寒,仙人飞镜上云端。
  • 释义:在晴朗的天空下,人们露坐欣赏明月,感觉寒气袭人,仿佛有仙人乘坐着飞镜飞到了云层之上。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中秋夜晚,天空晴朗,月光明亮,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仙人飞镜上云端则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
  1. 银蟾泛泛光流白,金粟纷纷子落丹。
  • 释义:明亮的月亮在水中映照,银色的月亮像银盘一样泛着光,白色的月光流泻下来;金色的月亮则像珍珠一样闪烁,无数的星星点点落在水面。
  • 赏析:这里的月亮被比喻为银蟾和金粟,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月亮的美丽。银色和金色的对比也突出了月亮的光辉。
  1. 千里酒杯同潋滟,万家华彩各团圞。
  • 释义:远方的人们举杯共饮,庆祝团圆的时刻;每家每户都装饰着华丽的灯光和彩带,庆祝节日的到来。
  •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中秋节团圆的主题,强调了家人团聚的重要性。同时,也描绘了节日的热闹氛围。
  1. 搴衣儿女遥南指,目极征鸿共倚阑。
  • 释义:孩子穿着华丽的衣服,远远地望着南方,他们的目光投向远方;远处的雁群飞翔在天空中,与栏杆上的行人一起仰望着天空。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孩子的纯真和远大的志向,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雁群飞翔的形象则增添了一份诗意。

综合上述分析,这是一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诗歌,通过描写中秋节的夜晚和人们的活动,表达了作者对家庭团圆和远方思念的情感。同时,诗句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