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客翠微隈,林深未得来。
腊樽携绿蚁,时雨冒黄梅。
过鸟和云宿,游僧带笠回。
钟声高欲霁,还遣吏频催。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译文和赏析:
候客翠微隈,林深未得来。
译文:在清凉寺等待客人,因为林子太深而未能如愿以偿。
注释:这里的“翠微”指清凉寺,而“隈”表示隐蔽的地方。
腊樽携绿蚁,时雨冒黄梅。
译文:带着腊月的酒,冒着春天的细雨。
注释:腊月指的是农历十二月,也就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份,这里特指腊月。“绿蚁”是指新酿的米酒,“冒”字在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过鸟和云宿,游僧带笠回。
译文:飞过的鸟儿和云朵一起栖息,游历的僧人带着斗笠返回。
注释:“和云宿”形容鸟儿与天空融为一体,仿佛云朵中的住所;“带笠”则描绘了游历僧人头戴斗笠的情景。
钟声高欲霁,还遣吏频催。
译文:寺庙里的钟声响起,催促人们快去。
注释:“霁”是晴朗的意思,“遣吏”是派遣小吏的意思。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雨中赴约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不能按时到达的失望之情。通过描绘山林、鸟禽、僧人等自然元素,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运用了“翠微”、“林深未得来”等意象,传达了一种深深的期盼与遗憾。同时,诗人通过“腊樽携绿蚁”、“时雨冒黄梅”等细节描写,展现了雨中景色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内心的微妙情感。整体而言,这首诗用词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