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女惊传何处去,试看落水流花。
阿谁断送到蒹葭。
错疑奔司马,争似嫁河沙。
绝意他年鸾凤侣,今朝侣却鱼虾。
椒浆遥酹有词家。
眼前红粉队,惜死一生差。
【注释】:
午日吊沉河妓(壬午):即辛酉年,壬午年。午日为农历正午,又称天节、中和节等;沉河是古代一种传说,说屈原投江后,人们怕他的尸体变作鱼鳖,就纷纷投入粽子来喂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娇女惊传何处去:娇女指沉河的妓女,惊传是突然得知,何处去表示不知去向。
落水流花:指沉河的妓女已随流水漂走。
阿谁断送:谁将她送到这里?
错疑奔司马:错疑的意思是怀疑、猜忌,司马是古代对高级官员的尊称。
争似嫁河沙:争似的意思是不如,嫁河沙是说她还不如嫁给河里的泥沙,比喻她死得冤枉。
绝意他年鸾凤侣:绝意是指完全放弃,他年指未来,鸾凤指夫妻,伴侣指配偶。
今朝侣却鱼虾:今朝是现在,侣却指配偶被取代了。
椒浆遥酹有词家:椒浆指用花椒和酒泡制的汤,酹是祭奠的意思。词家指文人雅士。
眼前红粉队,惜死一生差:眼前红粉指的是眼前的美女们。红粉指女子的脂粉,也泛指美女。差指相差、不同。
【赏析】:
《临江仙·其三》是宋代诗人陈亮的作品。这是一首悼念一位不幸女子而写的悼亡词。
上片“娇女惊传何处去”写沉河的妓女被人们误认为投江自尽,引起人们的惋惜之情。“试看落水流花”,以落花喻人的容颜,形象地表现了她美丽动人的面容。“阿谁断送到蒹葭”,“阿谁”代指他人,“蒹葭”是水边的一种草,此处借指河边芦苇丛生的沼泽地带。“错疑奔司马”,司马指朝廷高官,错疑是错怪的意思。此句表明有人错怪她投江自尽,把她当作了司马门阀的姬妾,并把她从家中赶出来了。接着两句写人们对她的同情,“争似嫁河沙”,争比嫁到河里的泥沙里,暗含着她被错怪投江而死的冤屈。“绝意他年鸾凤侣”,绝意是他年,鸾凤指夫妻,侣指配偶,绝意就是不再做夫妻的意思。此句表明她不再想做夫妻,因为她已经被错怪为投江自杀的人,与司马门阀的姬妾相比,更不如嫁给河里的泥沙。下片“椒浆遥酹有词家”写她在死后,人们为她举行了一场祭礼,用花椒和酒泡制的汤(椒浆)祭奠她,并且请了文人雅士给她作祭文。但祭奠的人只是虚情假意地哭丧,并没有真心实意地为她哀悼。“眼前红粉队,惜死一生差”,眼前的这些红粉佳人们,只因为害怕得罪权贵而被处死,所以都感到可惜,而她自己呢,则因被人冤枉而死,一生都没有得好报应。
这首词通过一个女子的不幸遭遇,揭露封建社会上层统治集团的罪恶行径,反映了当时妇女在封建礼教压迫下的悲惨境遇。全诗语言质朴自然,直抒胸臆,情感真挚热烈,表达了作者对受害者的深切同情和对邪恶势力的愤恨控诉。
上片开头四句写沉河的妓女被人们发现后的情景:人们发现她的容貌像落在水中的花一样美丽,因此猜测她是投河自尽了。“阿谁断送”,指人们怀疑她投河自尽,把她送到河边来了;“错疑奔司马”,指人们错怪她为司马家的姬妾,于是把她从家里赶走了。“争似嫁河沙”,指人们把她说成是嫁到河里的泥沙里去了,暗示她死得冤枉;“绝意他年鸾凤侣”,指她不愿做司马家的妻子,因为她被错怪为司马家的妾,所以不想再做夫妻了。这几句写出了她的冤屈和不幸。以下写她死后的情况,“椒浆遥酹有词家”,意思是人们在她死后为她举行了一场祭礼,用花椒和酒泡成的汤(椒浆)祭奠她,并且请了文人雅士给她作了祭文。但是,祭奠的人都是假的哭丧,没有真心为她哀悼的。“眼前红粉队,惜死一生差”,意思是那些美丽的女子们只因为害怕得罪权贵才被处死,所以大家都很惋惜她死得太早;而她自己呢,则被错怪为投河自尽而死,一生都没有得好报应。
这首词通过一个女子的不幸遭遇,揭露封建社会上层统治集团的罪恶行径,反映了当时妇女在封建礼教压迫下的悲惨境遇。全诗语言质朴自然,直抒胸臆,情感真挚热烈,表达了作者对受害者的深切同情和对邪恶势力的愤恨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