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沉当自见,珠去有时还。
刘曜乃何人,隐居管涔山。
童子持宝剑,再拜扬玉颜。
致辞且敬献,留佩声潺潺。
一岁换五色,三尺当重关。
寄物不虚得,亦复排群蛮。

【注释】

玉沉:比喻隐士。见《庄子·让王》:“吾闻之夫子:人主者,天下之公,诸侯之君也。”沉:指隐士。珠去:比喻离开朝廷。有时还:指有朝一日还会回来。刘曜:前赵皇帝。何人:是谁。管涔山:在今山西浑源县北。童子:指晋代的陶渊明。再拜:拜两次。扬玉颜:夸赞陶渊明的美貌。致辞:向对方表达敬意。留珮:佩带玉佩。潺潺:形容佩玉的声音。一岁五色:一岁时就有五种颜色了。尺:指长尺。重关:重重关卡。寄物:寄托于物。虚得:虚心得到。群蛮:群小之徒。

【赏析】

这首诗是咏怀诗的一首,通过咏怀陶渊明来表现诗人自己的态度和志趣。首二句写隐士自见其身,不随世俗,不慕荣利,如玉沉水,不露真容;而一旦时来,又复出现。“珠去”两句,用典,说陶公隐迹山林,避祸全身,待时而动,功成名就之日,定会东山再起。“刘曜”一句,以刘曜比陶潜,说他虽隐居山野,但并不是真正的隐者。刘曜是前赵的君主,他虽然贵为天子,却也是“人主”,与陶潜同属人间帝王,所以称他是“何人”。“童子”二句,写陶渊明归隐后仍保持着高洁的品性,对主人非常敬重,并把主人比作了美玉。“致辞且敬献”,表示要恭敬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心意。“留珮声潺潺”,意思是说,主人赠送给他玉佩,他佩在身上,声音悠扬宛转,好像玉佩在潺潺作响。这两句是说,主人赠玉佩给他,使他感到荣耀,他感激主人的厚意。“一岁换五色”,意思是说,一年中会有五种颜色出现,这里借喻四季更替。“三尺当重关”,是说陶渊明被征召做官时,所持的玉佩可以作为过重门的钥匙。“寄物不虚得,亦复排群蛮”,意思是说,陶渊明所寄存的物件(即玉佩)并没有虚度,他能够排除群小,不为小人所害。

这首诗的大意是,陶渊明像一块美玉,沉在水中不露面;待到时机成熟之时,他又会出现;刘曜不过是位平凡的君主罢了。陶渊明像一位高贵的美男子,即使隐居山林也不改变自己的高洁品格;他向主人致敬献礼,并恭敬地将主人比作美玉;主人赠给他玉佩,他感到荣耀并感激;他年青有为之时,曾五次出任官职;他在过一道重门的时候,所持的玉佩可以用来开门锁钥;他能够排除众小人之辈的侵扰,不被小人所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