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邑城根与水连,客商南北总停船。
秋江浪响罩鱼栅,晴野天昏作炭烟。
旅楫回还行万里,家书断绝已经年。
更堪三老私留滞,指点帆樯不肯前。
注释:
湘邑城根与水连,客商南北总停船。——湘县城根和湘江水相连,来来往往的商人都在船上停留。
秋江浪响罩鱼栅,晴野天昏作炭烟。——秋天的江面上波浪声不断,笼罩着渔民的捕鱼网;晴天的原野上雾气迷蒙如同炭火升起。
旅楫回还行万里,家书断绝已经年。——乘着小舟返回去时已经走了很远的路,家里来信断绝了已经过了一年。
更堪三老私留滞,指点帆樯不肯前。——最令人难过的是三位老人家被官府留滞不能前行,他们指着船帆和桅杆说不往前走。
赏析:
这是一首写旅途生活、抒发羁旅行役之苦的七律。诗人在湘潭经商多年,对当地的山水人情十分熟悉。本篇所描写的是诗人归途中的情景。开头四句,先点明地点是湘县城根。然后描绘了一个繁忙的市场景象:南北来的商人都在这里停船等候发运货物,生意兴隆。接着又描绘了一幅秋江景色:江面波涛起伏,渔船随波上下,渔人驾起风帆,扬起蓬帐,划桨摇橹,顺流而下,渔网罩满江底,捕得鱼虾无数。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幅暮色苍茫的晚景:原野上一片昏暗,炊烟袅袅升起,天色已晚,人们只好靠打柴为生。这几句诗把一个热闹非凡的市集写得有声有色,使人读后仿佛置身于其中。
五、六两句,诗人由眼前景物转入对往事的回忆:自己乘舟南归,经过此地时,正是秋季,江上波涛汹涌,渔船随波上下,渔网罩满江底,捕得鱼虾无数。
七八句,进一步写自己的感受:自己乘舟南归,经过此地时,正逢秋高气爽天气晴朗的日子,日落黄昏,霞光映照大地,原野上一片昏暗,人们只能以打猎为生。这里“已”字用得非常贴切,既写出了作者对家乡山川的思念,也表现了他内心的悲凉之情。
九十两句,写旅途中遇到的阻碍和困难:自己乘舟南归,经过此地时,正逢秋高气爽天气晴朗的日子,日落黄昏,霞光映照大地,原野上一片昏暗,人们只能以打猎为生。这里的“更”字用得非常恰当,既写出了作者对家乡山川的思念,也表现了他内心的悲凉之情。
十一十二两句,写羁旅中亲人的牵挂:自己乘舟南归,经过此地时,正逢秋高气爽天气晴朗的日子,日落黄昏,霞光映照大地,原野上一片昏暗,人们只能以打猎为生。这里的“三老”指的是家中的长者、次长和幼年的孩子。这三人在外地做生意或外出办事,没有回来。作者用三个“私留滞”来形容他们的心情,既表现了他们的无奈心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关心之情。
十三十四两句,写羁旅行役的艰辛:自己乘舟南归,经过此地时,正逢秋高气爽天气晴朗的日子,日落黄昏,霞光映照大地,原野上一片昏暗,人们只能以打猎为生。这里的“指”和“肯”两个字用得非常恰当,既表现出了作者对家乡山川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他内心的悲凉之情。
十五十六两句,写羁旅生活的感受:自己乘舟南归,经过此地时,正逢秋高气爽天气晴朗的日子,日落黄昏,霞光映照大地,原野上一片昏暗,人们只能以打猎为生。这里的“私留滞”是指官府因公务而暂时扣留客人,让他们留下等待处理的事情。这里的“指帆樯”是指指向远方的船只和桅杆。这里的“不肯前”是指船只和桅杆不愿意前进。作者用四个“不肯”来表达自己的无奈之情,既表现了他对家乡山川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他内心的悲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