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驰誉久,未许即幽栖。
禅学虽心解,僧纲要力提。
承恩魏阙北,归路鹿门西。
去去襄阳道,云山望欲迷。
这首诗是送别一位襄阳的僧人。下面是逐句释义:
丛林驰誉久,未许即幽栖。
丛林驰誉,指在佛教丛林中的名声已经传得很远。未许即幽栖,意为不愿意隐居在深山老林中。
注释:丛林,泛指佛教寺庙或僧院;驰誉,形容声誉广为传播;幽栖,指隐居山林。禅学虽心解,僧纲要力提。
禅学虽心解,意味着尽管你对禅宗有深入的理解和领悟;僧纲要力提,表示你的师父(僧人)需要你更加努力地修行和精进佛法。
注释:禅学,禅宗的学问;心解,心灵上的领悟;僧纲,僧人的纲纪或规范。承恩魏阙北,归路鹿门西。
承恩魏阙北,表示你接受了朝廷的恩典,被派往北方工作;归路鹿门西,意味着你即将离开家乡回到鹿门山。
注释:魏阙,指代朝廷;承恩,接受恩宠;魏阙北,表示前往北方;鹿门西,指鹿门山在西边。去去襄阳道,云山望欲迷。
去去襄阳道,表示你要踏上前往襄阳的道路;云山望欲迷,意味着在遥远的路途上,你望着连绵不断的云山,感到迷茫和困惑。
注释:襄阳道,通往襄阳的道路;云山,形容远处的山脉连绵不断;望欲迷,意味着看着远方的景色感到迷茫。
赏析:
这首诗通过送别襄阳僧人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僧人的关切与祝愿。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位僧人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进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禅宗的精神。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