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奔走厌红尘,偏爱山中道趣真。
月转祗园天不夜,花生净域地常春。
讲经有理怀支遁,问难无穷忝许询。
情事未伸天罔极,几思结杜扣良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的解释,以及关键词的注释和赏析:
三年奔走厌红尘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连续三年四处奔波,厌倦了人世间的纷扰与尘世的繁华。
偏爱山中道趣真 - 这里的“山中道”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山林修行”,而“道趣真”则是指追求真理、修行的境界。诗人表达了他对于远离尘世、寻求精神境界的偏好。
月转祗园天不夜,花生净域地常春 - “月转”可能是指月亮的运行,而“祗园”是古印度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指的是佛教的圣地或寺院。诗句意味着在月光照耀下,即使是夜晚也不会感到寂寞,因为那里是一片清净之地,充满了佛法的香气。这里的“花生净域”可能是指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故事,象征着修行者的精神觉醒。而“地常春”则是指这个圣地如同春天一般永恒不老。
讲经有理怀支遁,问难无穷忝许询 - “讲经”可能指的是僧人讲授佛法的行为,而“理”可能指的是教义或者道理。这里的“怀支遁”可能指的是诗人怀念古代的禅师支遁(支遁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禅师),而“忝许询”则是指诗人认为自己不如支遁那样精通佛法。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支遁大师的敬仰之情。
情事未伸天罔极,几思结杜扣良因 - “情事”可能是指世俗的欲望或者是个人的遭遇,而“天罔极”则是形容命运无常、难以捉摸。这句诗意味着诗人觉得自己的遭遇如同天空一样无边无际,无法预测。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命运的无奈以及对人生困境的思考。最后一句“几思结杜扣良因”可能是在表达诗人想要寻找一种解脱之道,以摆脱这种无奈的境地。
赏析: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于佛法的理解和追求,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人通过对佛教圣地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己境遇的描述,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道路的迷茫。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给人以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