崚嶒雁塔倚苍空,犹自支撑瓦砾丛。
前代人名摩灭尽,清秋天籁杳冥中。
芳声寂寂消秋雨,馀韵沈沈托候虫。
尚想慈恩旧游处,少陵遗兴蔼无穷。

雁塔秋声

崚嶒雁塔倚苍空,犹自支撑瓦砾丛。

前代人名摩灭尽,清秋天籁杳冥中。

芳声寂寂消秋雨,馀韵沈沈托候虫。

尚想慈恩旧游处,少陵遗兴蔼无穷。

注释:

  1. 崚嶒:高峻、陡峭的样子。
  2. 倚苍空:依靠着天空。
  3. 犹自支撑:仍然在支撑。
  4. 前代人名:指历史上曾经留下名声的人的名字。
  5. 摩灭尽:被磨灭得彻底消失。
  6. 清秋:清新的秋天。
  7. 杳冥:模糊不清,深奥莫测。
  8. 芳声:美好的名声或声誉。
  9. 寂寂:寂静无声的样子。
  10. 消:消散。
  11. 馀韵:诗歌的余音或未尽之意。
  12. 沈沈:形容声音低沉。
  13. 慈恩寺:位于西安小雁塔东南侧,为唐高宗李治为了纪念其母亲文德皇后而建,是唐代长安城内最大的寺院之一。
  14. 少陵:指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15. 遗兴:遗留下来的志趣、兴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雁塔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怀念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首句“崚嶒雁塔倚苍空,犹自支撑瓦砾丛。”描绘了雁塔高耸入云的景象,尽管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仿佛在默默承受着岁月的洗礼。这里的“犹自支撑”形象地表达了雁塔的坚韧与毅力,即使遭受到瓦砾的侵袭,它也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位置,不屈不挠。

次句“前代人名摩灭尽,清秋天籁杳冥中。”则转入对历史的回忆。这里用“摩灭尽”来形容历史上那些曾留下名字的人物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只剩下历史的回声在清秋的夜空中回荡。这里的“杳冥”既形容夜空的幽深,也寓意历史的深远。

接下来的两句“芳声寂寂消秋雨,馀韵沈沈托候虫。”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过去辉煌成就的感慨。在这里,“芳香”象征着过去的辉煌和荣耀,而“秋雨”则暗示了这些成就正在逐渐被时间所侵蚀,无法抵挡岁月的流逝。而“馀韵沉沈”则形容这些美好的事物虽然已经消逝,但它们的影响却如同深秋的虫鸣一般,久久回荡在人们心中。

最后两句“尚想慈恩旧游处,少陵遗兴蔼无穷。”则表达了作者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渴望。这里的“慈恩”指的是佛教中的慈悲与恩泽,借指文化与艺术的价值。而“少陵”则是杜甫的别称,这里用来指代他对于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文化遗迹的尊重,以及希望后人能够继续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整首诗通过对雁塔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相结合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情怀,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