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遗迹在,眺望欲沾巾。
旧冢连新冢,今人杂古人。
断碑多作础,枯木尽为薪。
回首东风路,年年草自春。
【解析】
此诗为登竟陵故城怀古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沧桑的感慨。首联“荒城遗迹在,眺望欲沾巾”,以荒城遗迹为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怀。颔联“旧冢连新冢,今人杂古人”写新旧墓地相接,今人多杂于古,表达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颈联“断碑多作础,枯木尽为薪”写断碑、枯树作为建筑材料,表达出历史遗迹被破坏之痛。尾联“回首东风路,年年草自春”写回首往事,但年年草长,无人问津,表达了历史遗迹无人问津之悲。赏析:全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沧桑的感慨。首联写荒城遗址,颔联写新墓与旧墓交错,颈联写断碑和枯树成为建筑材料。尾联写诗人回首往事,感叹无人关注。全诗意境凄凉,流露出一股悲凉的情怀。
【答案】
译文:荒废的城址依旧存在,眺望时我禁不住泪水盈眶。新的坟墓与旧的相望接,今天的人也混杂着古代的人。
断掉的墓碑多被用作奠基石,枯死的树木都被当作柴烧。回首往昔的东风吹拂之路,每年春天野草依然自生自长。
赏析:本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登上竟陵故城,面对荒废的城址,不禁感慨万分,写下这首七绝抒发内心的悲凉之情。首句“荒城遗迹在”,开篇便直抒胸臆,点明了怀古的主题。第二句中“欲”字将诗人内心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联“旧冢连新冢,今人杂古人”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古今交融,写出了历史和现实的交织。第四句“断碑多作础,枯木尽为薪”,进一步描绘了历史遗迹被破坏的凄凉景象。最后一句“回首东风路,年年草自春”,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无奈和对世事的慨叹。全诗情感细腻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