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烟漠漠树苍苍,节序惊心倍感伤。
百岁几回经闰月,一年两度见重阳。
菊于秋后那堪折,鸿去霜深更自忙。
无恨幽怀吟不得,冰天霜冷角声长。

这首诗是作者于闰九月九日在榆林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时序变迁、人生老去的感慨。以下是逐句翻译和赏析:

第一句:“风烟漠漠树苍苍,节序惊心倍感伤。”

  • 风烟:形容景色辽阔,无边无际。
  • 漠漠:形容风起时,草木摇曳的样子。
  • 树苍苍:树木茂盛,绿意盎然。
  • 节序:指节气。
  • 惊心:内心感到震惊或担忧。
  • 倍感伤:因为节气变化而深感忧伤。

译文:风起云涌,茫茫大地,树木苍翠,季节更迭让人心生忧虑。

第二句:“百岁几回经闰月,一年两度见重阳。”

  • 百岁:指人的一生大约有一百年。
  • 闰月:农历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在一年中插入一个月的日期,以补年中之差。
  • 重阳: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九月初九日庆祝。
  • 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人的一生之中,有多少机会经历闰月和重阳节呢?

译文:一生中经历过几次闰月,一年中又两次能见到重阳节。

第三句:“菊于秋后那堪折,鸿去霜深更自忙。”

  • 菊:这里特指菊花,一种秋季盛开的花卉。
  • 秋后:指秋季。
  • 那堪折:怎能轻易折断?比喻难以忍受。
  • 鸿:大雁,此处借指书信。
  • 霜深:形容冬天来临,天气寒冷。
  • 更自忙:更显忙碌。

译文:菊花在深秋时节凋落,怎能轻易折断?大雁离去,霜气渐浓,更显得忙碌。

第四句:“无恨幽怀吟不得,冰天霜冷角声长。”

  • 无恨:没有怨恨,表示豁达的心态。
  • 幽怀:内心的情怀。
  • 吟不得:无法抒发心中的感慨。
  • 冰天霜冷:形容天气极寒。
  • 角声:古代军中用角声指挥军队进退,这里是泛指声音。

译文:没有怨恨的心情,但内心的感受却难以言表。在这严寒的天气下,角声回荡,更加凸显了孤独和寒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情之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生命无常时的感慨和无奈。首联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风景图,次联则通过对比闰月和重阳节的频率,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易逝。颔联进一步通过菊花和大雁的意象,抒发了对自然界变化的感慨。颈联则通过“无恨”和“吟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尾联则以“冰天霜冷”和角声来衬托诗人所处的凄凉环境。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