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庵不及肩,旅倦体方适。
开棘自成篱,土阶漫无级。
迎风亦萧疏,漏雨易补缉。
灵濑响朝湍,深林凝暮色。
群僚环聚讯,语庞意颇质。
鹿豕且同游,兹类犹人属。
污樽映瓦豆,尽醉不知夕。
缅怀黄唐化,略称茅茨迹。

【译文】

初到龙场没有固定的住所,就搭建了一个草庵居住。

草庵不及其他人的屋子大,旅途劳累身体刚刚舒适。

荆棘丛中自建篱笆,泥土台阶漫无等级。

迎风也显得疏朗,漏雨容易修补。

山涧的清流在清晨发出响声,深林中的夜色在傍晚凝聚。

官员们聚集在一起询问我,语言粗俗意旨却很质朴。

鹿和猪等野兽也能共游,这些动物与人同类。

污浊的酒杯映照着瓦片和豆子,尽醉不觉天色将晚。

追念黄唐时代的教化,粗略地称茅草为屋。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阳明贬谪龙场时所作。正德丁卯年,王阳明刚抵达龙场的时候,因路途劳顿,身心疲惫,便搭起一个简易的草棚暂作栖息之地。“结草庵居之”一句,既写出了作者的艰辛处境,又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

首联两句写自己来到龙场,因路途劳顿,身心疲惫,便搭起一个简易的草棚暂作栖息之地。

颔联两句写自己的草棚简陋,只有肩宽的地方才能搭上一点,旅人疲倦的身体才刚刚舒适些。这两句诗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自己当时的处境,突出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作者面对艰苦环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精神。

颈联两句写草棚周围的风景。“迎风亦萧疏,漏雨易补缉”,意思是说,即使风吹草动,也显得十分稀疏;即使下雨漏雨,也很容易修补。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风雨交加、草棚摇曳的画面,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色的敏感和热爱。

尾联两句写自己的日常生活。“灵濑响朝湍,深林凝暮色”,意思是说,清早的山涧泉水声声作响,夜晚的树林显得格外宁静。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作者在不同时间段的不同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深眷恋。最后两句“群僚环聚讯,语庞意颇质”,意思是说,官员们聚集在一起询问我,语言粗俗但意旨却很质朴。这两句诗既表现了作者与官员们的亲密关系,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官场生活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草棚、自然环境的描绘,以及作者与官员们的交流,展现了王阳明在贬谪期间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深深眷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