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秋泻天河水,汇作平湖二千里。
郢东之山海上峰,山人飘飘羡门子。
我乘素舫一帆悬,鹏举风飞欲上天。
棹歌不尽江南调,落日沧流生紫烟。
【注释】
泛湖篇:指李白泛舟汉江时所作诗。汉江:长江在湖北省境内的一段。天水:指长江的水。汇作平湖二千里:汇合成平缓的湖泊,长达二千里。郢东之山:即郢中(今湖北江陵)的东边山。海上峰:高耸入云的山峰。羡门子:传说为黄帝时隐学于海上的人,名羡。
【译文】
汉江山水秋来泻入长江,汇聚成一片宽阔的湖面,达二千里。
郢中的东山高峻入云,山上云雾缭绕,仿佛仙岛。
我驾一叶小舟,船帆高挂,任风驶向高空。
棹歌吟不尽江南美景,夕阳映照下,沧浪湖面泛起一片紫色烟波。
【赏析】
此诗是李白泛舟汉江时所作的一首纪行之作。诗人泛舟汉江,从荆门溯流而上,一路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和感受着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写下了《泛湖赋》以记其游踪。此赋就是这首诗。
“汉江山水秋来泻”一句起笔就写景,点明时间、地点、季节,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也为下文描写汉江的秋色作了铺垫。接着写汉江之水汇成一片辽阔的水域,达二千里。“汇作平湖二千里”,一个“汇”字,写出汉江的壮阔,也表现出诗人对汉水的赞美之情。而“二千里”既指汉江之水汇流而成的湖面广阔无边,又暗示出诗人泛舟汉江,行舟万里的豪情壮志。
接下来写郢中的东山。这一座山高峻入云,山上云雾缭绕,宛若仙境。诗人登上山顶,放眼远望,只见一片青山绿水,苍翠欲滴,令人心旷神怡,如在仙境一般。
“我乘素舫一帆悬”两句紧承前文,诗人站在山头,眺望着眼前的美丽景色,于是便驾一叶小舟,放上一帆,任风驶向高空。这里的“素舫”,即朴素的小舟;“一帆”指的是船上的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乘坐小船在碧水之上飘荡的感觉。
“鹏举风飞欲上天”,意思是说,诗人乘着小船,随着大风向前疾驰,似乎要直上九天。这句诗运用了一个比喻,把诗人乘船航行的情景写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想要追求高远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境界的愿望。
“棹歌不尽江南调”一句,诗人由上一句所描绘的景象联想到了江南的美丽风光。他不禁想起了江南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风情之浓,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唱起来。这里所说的“棹歌”,即船桨声。“不尽江南调”,意思是说,船桨声在水面上回旋荡漾,宛如一曲优美的江南乐曲。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之情。
“落日沧流生紫烟”一句,诗人继续写自己的所见所感。夕阳西下,湖水泛起了层层波浪,远处的天空也被夕阳染成了一片紫红色。这时,一阵微风吹过,湖面上升起了一层薄雾,如同紫色烟雾弥漫开来,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感觉。这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美景,还通过色彩的渲染和气氛的烘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陶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