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阴松竹覆层峦,兰若深开曲径寒。
树里灯缘传法现,林间花是讲经残。
窗临石镜天长晓,门掩珠帘夜欲阑。
释子相期无以答,未除妄想为微官。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阴阴松竹覆层峦”
- 解释: “阴阴”形容树木茂盛,遮挡了视线。“松竹”是常见的山林植物,常用来形容幽静的山景或寺庙环境。“覆层峦”意味着这些树木和竹子覆盖了整个山峰,给人一种深邃、宁静的感觉。
- 译文: 浓密的松树和竹子环绕着层叠的山峰。
- 注释: “阴阴”描绘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松竹”则是山林中常见的植物,象征着自然之美。
- 赏析: 这一句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为后文的寺庙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宁静的气氛。
第二句:“兰若深开曲径寒”
- 解释: “兰若”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清静之地,通常指寺庙。“曲径寒”形容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周围弥漫着寒冷的气息。
- 译文: 在深藏于山林之中,有着曲折小径通向的寺院内,空气中都带着一丝寒意。
- 注释: “兰若”指的是佛教的清净之地,而“曲径寒”则强调了这个地方的幽静与冷清。
- 赏析: 这一句进一步营造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寻找心灵归宿的氛围。
第三句:“树里灯缘传法现”
- 解释: “灯缘”可能是指佛灯或者佛前的灯光,这里用来象征佛教的教义和精神。“传法现”指的是佛法传授的情景,在这里被生动地描绘出来。
- 译文: 在树林深处,佛像前的灯光照耀着,仿佛佛法正在那里显现。
- 注释: “灯缘”象征着佛法的光芒,而“传法现”则是对这一情景的具象表达。
- 赏析: 通过这种描述,诗人传达出一种虔诚的修行氛围,以及对佛法的敬仰之情。
第四句:“林间花是讲经残”
- 解释: “林间花”可能是指寺庙周围的花草树木,这里的“讲经残”意味着讲经说法的活动仍在继续。
- 译文: 在树林间,那些残留的花瓣似乎还能感受到讲经时的声音。
- 注释: “花是讲经残”通过对比花的美丽与讲经活动的持续,表达了一种生命的延续和精神的传承。
- 赏析: 这一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种即使在物质世界中依然能够感受到精神活动的存在。
第五句:“窗临石镜天长晓”
- 解释: “窗临石镜”指的是窗户面对一块石头做成的镜子,“天长晓”表示天空逐渐放亮的时间。
- 译文: 窗外对着的是一块石头制成的窗户,当清晨时分,天空渐渐变得明亮起来。
- 注释: “窗临石镜”形象地描绘了窗台的位置和特点,“天长晓”则描绘了时间的推移和天气的变化。
- 赏析: 这一句通过描写窗台和天光的变化,营造了一个宁静又充满期待的早晨景象。
第六句:“门掩珠帘夜欲阑”
- 解释: “门掩”指的是关闭的门,“珠帘”是装在门前用以装饰的门帘,“夜欲阑”意味着夜晚将要结束。
- 译文: 家门紧闭,门前挂着的珠帘随着夜色的消退而慢慢落下。
- 注释: “门掩珠帘”,不仅是一种物理现象的描述,也象征着一种隐秘的生活状态或内心的宁静。
- 赏析: 这一句通过描绘门和珠帘的变化,传达了一种即将告别夜晚,迎接黎明的宁静与期待。
第七句:“释子相期无以答,未除妄想为微官”
- 解释: “释子”指的是佛教徒,“相期”意为相互期望,“无以答”表示无法用言语来回应。“未除妄想”指的是没有消除自己的杂念,“为微官”意味着为了官职而忙碌。
- 译文: 我(释子)与你互相期待,但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的心意。我还没有消除自己的杂念,还在为了一个微小的官职而忙碌。
- 注释: “释子”指的是佛教徒或僧人,而“相期”则是一种相互期待或希望的状态。“未除妄想为微官”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既渴望修行,又放不下世俗的名利。
- 赏析: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既有对佛法的信仰和追求,又有世俗名利的牵挂。这种心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宗教和功名的双重价值观念。
综合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复杂。从开始的寺庙景色到夜晚的寂静,再到对佛法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同时,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让人对佛教修行和人性的矛盾有了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