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同调不同日,尝闻谢尚邀彦伯。
当时人人畏少年,却延狂生为上客。
竹林芜没三径荒,留与后人寻今迹。
注释:
风流同调不同日,尝闻谢尚邀彦伯。
当时人人畏少年,却延狂生为上客。
竹林芜没三径荒,留与后人寻今迹。
赏析:
《春晴游永宁寺同顾东桥陈石亭罗印冈三公》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竹”为中心词,通过描写竹林、古寺和诗人的游览经历,表现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全诗意境清丽,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
风流同调不同日,尝闻谢尚邀彦伯。
当时人人畏少年,却延狂生为上客。
竹林芜没三径荒,留与后人寻今迹。
注释:
风流同调不同日,尝闻谢尚邀彦伯。
当时人人畏少年,却延狂生为上客。
竹林芜没三径荒,留与后人寻今迹。
赏析:
《春晴游永宁寺同顾东桥陈石亭罗印冈三公》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竹”为中心词,通过描写竹林、古寺和诗人的游览经历,表现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全诗意境清丽,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
《关山月二首·其二》是明代诗人王慎中所作,此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诗句解读: 1. 万年明月照霜天:描述了在清冷的月光之下,整个天地被银白的月亮覆盖,显得格外的寂静与凄凉。 2. 独向望乡台畔圆: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望乡台上,望着月亮在天空中圆满地升起,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3. 共看毡裘嘶马上
【注解】 辽西遣戍 :在辽西边塞驻军。期回 :期约回来。捣 :捣衣,古人有“夜捣寒衣”之句。寄媒 :送信的人。 砧响 :捣衣声。风送去 :风吹着去,指把声音送到边关。 边头 :边关。自 :独自。来 :来到。赏析: 这是一首写征人思妇的怨诗。诗人以“捣衣”为题,抒写出征人的思妇的哀怨,抒发了对战争和战争的结束的渴望。 首句“辽西遣戍未期回”,写远戍之人尚未归来。辽西是边塞重地,这里指边疆。戍
注释: 1. 脉脉含情出洞房:脉脉含情,指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出洞房,走出房门。 2. 盈盈结腕约明珰:盈盈,形容手腕纤细美好。结腕,指手腕上的镯子(古代妇女的一种饰品)。约明珰(dāng),意为用玉环等装饰。 3. 柔条冉冉难攀折:柔条,柔弱的枝条。冉冉,缓慢的样子。攀折,比喻难以得到或实现的事情。 4. 弱指纤纤那忍忘:弱指,指手指纤细柔弱。纤纤,形容手指纤细柔软。那,表推测语气。忍忘
下面是对《关山月二首 其一》逐句的解读: 1. 诗意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观月时,看到月亮从天空中缓缓升起,照亮了关城前的景象,但随即又感受到月亮逐渐西沉,光芒也随之减少。这种变化引发了诗人深深的感慨和忧愁。 2. 诗句翻译: - 青海风高月出迟:青海上空的风势很高,因此月亮升起得较晚。 - 关山漠漠雁飞时:关山之间,大雁正飞翔于天空。 - 不寐征夫俱泪落:无法入眠的将士们都流下了泪水
注释:巫山高耸,山势险峻,如同悬挂的流水。我思念着那清脆的玉佩声,看到满地红枫,我想象自己洗涤裙裳。 十二峰头翠色如黛,至今雨云不断,依然如故。 赏析: 巫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著名的神山之一,位于今重庆市巫山县附近。诗中的“巫山高”指的是巫山的高山,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思绪万千。“微流悬溜思鸣珮”一句中的“微流悬溜”形象描绘了山间溪流的景象,而“思鸣珮”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注释】 流尘:指飘散的尘土。寂寂:寂静无声,形容非常寂静。 网窗纱:指用纱制成的窗户。 懒画:懒得描绘。 蛾眉(é méi):美女的眉毛,这里代指女子。 贴鬓鸦(yā):用黑墨涂在鬓边,形似乌鸦,这里代指女子的发式。 红蕊(ruǐ):花蕊。 庭花:庭院中的花朵。 赏析: “春怨”是一首写闺怨的小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笔法写出了春天闺阁中少妇的内心世界。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富有情趣。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荷珠覆手溅罗巾,约腕明珰扱袖频。 并戏莫愁江堕日,相将还待月迎人。 诗句释义: 1.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描述的是采莲女穿着与荷花颜色相同、质地相同的罗裙,她们的脸庞就像盛开的芙蓉花一样美丽。 2. 荷珠覆手溅罗巾,约腕明珰扱袖频:描绘了采莲少女在拨动荷叶时,水珠洒落在她的手上,映衬着她手腕上闪耀着的明珠和衣袖频繁地摆动。 3.
在碧波荡漾的池塘里,爱意回荡着那婉约的芙蓉花, 芙蓉花瓣儿映衬着娇美的容颜,如同一幅绝美的画卷。 水面上,一叶小舟悠悠划过,留下一道流光溢彩的痕迹, 在那丛中惊起了一对鸳鸯,它们翩翩起舞于水中。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采莲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荷花与鸳鸯间的和谐之美。首句“碧波湥广爱回塘”便勾勒出了一片宁静而美丽的湖泊景象,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画面。接着
诗句解析与翻译 第1句:“映日因风斜处处,穿帘栖箔乱纷纷。” - 关键词: “因风”、“斜处”和“穿帘栖箔”。 - 注释: “因风”意味着随着风的方向移动。“斜处”形容风吹过后的倾斜状态。“穿帘栖箔”描绘了杨白花穿过纱帘和薄布覆盖物的景象,显得非常轻盈且动态美。 - 译文: 阳光下,随风飘动,四处摇曳,如同轻纱般穿过窗帘,轻盈地栖息于布匹上,形成一片混乱而美丽的风景。 第2句
注释: 轻摇弱水沙棠楫,横挂游丝碧玉簪。这句诗的意思是轻轻摇晃着柔弱的河流上的船桨,横挂着像是绿色的玉簪一样的游丝。 艳冶相邀春似海,人间花景似江南。这句诗的意思是艳丽的相互邀请春天就像大海一样,人间的花景就像江南一样美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春景图。首句“轻摇弱水沙棠楫”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轻轻摇晃着船只,船桨在河面上划过,留下一条条波痕
《春晴出游》是明代诗人沈周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日澹云轻旋作晴:“日澹”指的是日光柔和,“云轻”则描绘出天空中的云朵轻盈飘逸。而“旋作晴”则表达了阳光突然普照大地,带来了晴朗的天气。 2. 偶来山脚访柴荆:诗人偶然来到山脚下,寻找一处简陋的住所,用“柴荆”来指代简陋的居所。这里的“柴荆”既指门上挂着的草绳,也象征着简朴的生活状态。 3. 惊麇仓卒冲人过
诗句释义与赏析 春晴 - “暮霞新烂午阴收,尽放春光在陌头。” - 暮霞新烂:描述傍晚时分天空中云彩的变化,如同新染的晚霞。 - 午阴收:指太阳西斜,阳光开始变得柔和,阴影逐渐消散。 - 尽放春光:形容春天的气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在。 - 呼晴逐雨莫凭鸠:意指天气晴朗时,人们应欢欣鼓舞;而遇到风雨则不应依赖老鸦(即喜鹊)。 - “青天宿雾看谁扫,白昼游丝飏不愁。” - 青天宿雾
春晴曲 云暖烟霏昼欲长,古树开叶如花香。 老鸦啼枝小燕舞,日丝繁散珠帘光。 注释: 1. 云暖烟霏 —— 形容天气晴朗,天空中云朵温暖,烟雾缭绕。 2. 古树开叶 —— 指春天来临,树木开始发芽生长。 3. 如花香 —— 比喻树木的叶子散发出的清新香气。 4. 老鸦啼枝 —— 描述乌鸦在树枝上鸣叫的情景。 5. 小燕舞 —— 指燕子在空中飞翔的样子。 6. 日丝繁散 ——
注释: 野水漫漫(野水)无边无际,野岸长长的; 几行嫩柳带斜阳(几行嫩柳)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柔美; 不知春色来多少(不知春色)春天的气息究竟有多少; 但觉飞花处处香(但觉飞花)只觉得四处都弥漫着花香。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作。诗人用简练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春天野水、野岸、嫩柳和飘落的花瓣等自然景观,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和谐美好的春日景象。 第一句“野水漫漫野岸长”
【注释】 春晴过江氏园三章:作者自作的一组诗,每首十句。“春晴”是春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意思;“过”就是游历或观赏之意。“园”,是园中之景;“三章”是指这组诗共有三章,即前两篇和后一篇。“虚堂宜空谷”,意思是空旷的大厅应当像山谷一样寂静无声。“何以多好兰”?意思是为何要那么多地喜爱兰花。 “交叶良葳蕤,结花况复繁”,意思是交相掩映的枝叶多么茂盛,花朵又何等繁多。“众嫭环屏风”,“嫭”,指美女
注释 1 俗屏忘事撄:世俗的屏风使我忘记了尘世的事情。撄,扰乱。 2. 境寂适朋聚:环境寂静适合朋友相聚。 3. 在瞩无遁姿:目光所及之处没有隐藏的姿态。 4. 以我悦心与:这使我高兴。 5. 怯莺馀宿风:害怕残留下来的夜风。 6. 媚鹤得晨煦:美丽的鹤得到了清晨的温暖。 7. 群葩如献情:各种花朵仿佛在献上情意。 8. 含态各妍吐:每一种花都有其独特的姿态和美丽。 9. 每出一象奇
诗句释义: 春晴过江氏园三章 其三卷开帘幔放晴天,置酒南轩中。 高花入杯影成红,醉还弄池水,倒见云行空。 目送苹叶点移处,意识东来风。 灵机变化如仓猝,妙绪难尽穷。 幻作琼烟香气浓,扑我衣裳融融。 清明早晨沦汨流,检点多愧衷情重。 希望附和万物群,顺养怡其蒙受恩宠。 译文: 春天的阳光透过帘幔照射进来,我在南边的书房里摆上酒杯与美酒相会。 高高的花朵在杯子里映照出红色的影子,仿佛是红色的霞光。
```json { "诗句": [ "沅水湘烟入望深,郡楼闲上当登临。", "晴边日作薰檐气,乱里歌伤去国心。", "芳草迎船迷旧岸,绿杨盘马试新阴。", "刘申去后空城在,水次犹传上堵吟。" ], "译文": [ "沅江上的烟雾弥漫着,遥望着深深的远处,闲适地登上城楼,准备登高游览。", "晴朗的天空中,阳光照射在屋檐上,散发出温暖的光辉,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被熏香的室内,心情也变得舒畅。",
【注】 1. 朝:早晨。 2. 马拂:马蹄轻触。 3. 招招:轻轻。 4. 蕉衫:用蕉叶编织的衣服。笋屐:用竹笋制作的鞋子。 5. 平春:平缓的春光。远绿:远处的绿色植被。 6. 锦机:织有锦绣图案的织物。 7. 柳花、萍:这里指柳絮和浮萍。 8. 水性:水的性质,比喻柳花和浮萍随风飘舞的特性。 【译文】 清晨阳光透过屋檐,鸟儿欢快地歌唱,风中摇曳着游丝。 骏马轻触马鬃,似要嘶鸣
注释:微风轻轻吹动,催促着晴光洒满翠绿的苔藓。恰好那饧箫在春暖的花路上吹奏,杏树花正盛开。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画面。诗人用“微风习习暗相催”形象地表现了春风的轻柔和温暖,使得万物复苏。接着用“披拂晴光满翠苔”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然后,诗人用“恰好饧箫吹一路”来描写春天的音乐,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最后,“村边春暖杏花开”,则将读者的视角拉到村庄的一角,看到杏花盛开的美丽景色
春晴出游永宁寺同顾东桥陈石亭罗印冈三公作 金陵自古多才雄,声名今日数三公。 前贤千载见标格,雅道一旦振颓风。 往往结游方驾出,尽言都邑为之空。 才宜大用身未衰,谢荣蔑世如脱遗。 欢趣不令儿辈觉,幽盟每共高僧期。 二毛从他玄鬓改,两屐长使青山随。 翻嗤往古无达者,苦欲留名身后知。 何况金钱与簪组,缠牵粪秽夫何为。 将棋赌墅不清旷,携妓登山非放浪。 祗好玄言与新诗,形骸各殊同所尚。 春半江城犹滞阴
晦日简义公 春天的光景一月间,幽兴比不上你。 拄着拐杖寻找芳草,面对流水低吟碧云。 梅花风千片落,杏花雨几枝分。 却忆长干夕,疏钟坐夜分。 注释: 晦日: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简:拜访、访问。 义公:即张志和,唐代著名诗人。 春光:春季的景色。 驶:快,迅速。 幽兴:幽雅的兴趣或情趣。不如君:比不上你。 拄杖:手杖。指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时使用的拐杖。 寻芳草:寻找花草。 临流:面对溪流。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元宵佳节之夜,京城长安的繁华盛况。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靓姝鸣瑟洞房清,上客缀珠茵坐满。 注释:“靓姝”指的是美丽的女子,“鸣瑟”是指弹奏乐器的声音,“洞房”指的是华丽的卧室,“清”是指宁静、和谐。这首诗描写了元宵节夜晚,美丽女子在华丽的卧室中弹奏乐器,宾客们围坐在珍珠铺设的地毯上,热闹非凡。 2. 遍持绛蜡代薪槱,覆引长江添酒盏。
江上怀义公 支公飞锡去,尚爱沃州山。 支遁(即支公)乘着锡杖飞走了,还留恋着沃州的青山。 支公:佛教高僧,名遁,字公,姓何,世称沙门支道林。公元317年(东晋元帝永昌元年),为避免司马元显的猜忌迫害,携弟子慧理、法虔等离开建康(今南京),隐居于浙江会稽(今绍兴),在沃洲山讲经说法,后人称为“东晋四大名僧”之一。 《江赋》云:“余既涉江,以观远物。”此诗就是诗人泛舟江上来写的。诗题中的“怀”字
灵雪篇上湛甘泉费钟石二公时久无雪礼部祈雪雪降 江静复川明,荣光满帝京。 是日年祥发,皑皑飞素雪。 缤纷素雪应祈兴,惨淡玄阴万里凝。 瑟瑟初看先集霰,峨峨旋见已成冰。 轻飞急洒乱霏霏,楚水吴山尤自宜。 大路楼台争改色,层城宫阙转生姿。 翻时似浣红尘陌,舞处偏迷白玉墀。 凌空遥曳杂风飘,委谷填丘积不消。 昔望兼时将度岁,今看合夜并连朝。 为庆经冬方入地,谁言上世不封条。 睹瑞欢歌何所致
【诗句释义】 拂匣开尘镜,经时粉钿捐。所伤初貌改,讵信捧心妍。唤酒声犹怯,看花影自怜。援琴纤指涩,无力倩安弦。 【译文】 拂去尘匣打开镜,长时间不再涂粉饰黛(美人因病起卧,很久没有梳洗打扮)。因伤而改变容颜容貌,哪能相信她还是捧心之态(美人因病卧床,面容憔悴,但仍然端庄持重)?呼唤美酒的声音还显得有些颤抖,看着花儿的身影也感到自己很孤单(病中的人对外界的景物都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