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公飞锡去,尚爱沃州山。
茅屋云中住,松门定里关。
磬吟风叶下,谷啸野猿闲。
何日携瓢笠,从君烟水间。

江上怀义公

支公飞锡去,尚爱沃州山。

支遁(即支公)乘着锡杖飞走了,还留恋着沃州的青山。

支公:佛教高僧,名遁,字公,姓何,世称沙门支道林。公元317年(东晋元帝永昌元年),为避免司马元显的猜忌迫害,携弟子慧理、法虔等离开建康(今南京),隐居于浙江会稽(今绍兴),在沃洲山讲经说法,后人称为“东晋四大名僧”之一。

《江赋》云:“余既涉江,以观远物。”此诗就是诗人泛舟江上来写的。诗题中的“怀”字,表明了诗人对这位高僧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译文】
我乘坐着小船在江面上行驶,心中思念着你这位高僧的恩德。你飞身而去,却还是喜欢着沃州的青山。

【注释】
沃州山:指沃洲,又名西天目山,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境内。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江边遇见已经离去的高僧支遁时的感受。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泛舟江上来写,江上怀义公,表达了诗人对高僧支遁的怀念之情。

全诗四句,第一句写江上行船所见,第二句写自己对支遁的怀念,第三句写支遁对沃洲山的喜爱,最后一联表达诗人想要与支遁一同在烟水之间畅游的愿望。

首联点题,“飞”字暗藏玄机。支遁飞锡而去,是借风而飞,是借助自然之力来达到目的。这也是一种禅学思想。

颔联写诗人对支遁的怀念,用“尚爱”二字,表达了他对支遁的深深怀念。他虽然已经离去,但心中依然挂念着他。这也是一种禅学思想。

颈联写支遁对沃洲山的喜爱,用“住”、“关”二字,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也是一种禅学思想。

尾联写诗人想要与支遁一同在烟水之间畅游的愿望。他用“携瓢笠”,形象地描绘了自己与支遁共同出游的场景,也表达了自己对这次出游的期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