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吹袅袅,遥夜阖闾城。
秋至明蟾影,寒生切雁声。
泪痕馀枕席,病骨怯支撑。
霜鬓朝来染,应知更几茎。

【注释】

袅袅:形容微风拂动的样子。阖闾城:指吴地的古称,即今苏州一带。明蟾影:明亮的月影,指月亮。切雁声:秋夜的寒风中,有鸿雁的鸣叫声。病骨怯支撑:身体虚弱,难以支撑起身体的重量。霜鬓:白发。朝来染:早上起来的时候。更几茎:几根头发。

【赏析】

《秋夜感怀》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在秋天的傍晚独自坐在窗前,看到窗外的秋风、皓月、飞鸟、落叶和自己的白发,触发了自己的感慨和哀伤。整首诗以“凉风”、“遥夜”、“明蟾”为线索,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绘了一幅清冷、寂静而又充满哀怨的秋夜图。

首联“凉风吹袅袅,遥夜阖闾城”,描写了秋风和夜色。诗人感受到凉风习习,夜晚已经降临。这里的“袅袅”形容风轻轻地吹拂着,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遥夜阖闾城”则暗示了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为接下来的抒发情感作了铺垫。

颔联“秋至明蟾影,寒生切雁声”,进一步描绘秋日的景象。这里,诗人看到了明亮的月亮和飞翔的大雁,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明蟾影”指的是明亮的月光映照下的月亮影子,而“切雁声”则是指秋天特有的大雁南飞的声音。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季节变化的感受和思考。

颈联“泪痕馀枕席,病骨怯支撑”,则是写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感到悲伤和无助,泪水已经湿透了枕席,而自己的身体也因为疾病而变得虚弱不堪,难以支撑起来。这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内心状态,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所经历的痛苦和挣扎。

尾联“霜鬓朝来染,应知更几茎”,则是对诗人未来命运的预测。随着时光的流逝,白发会越来越稀疏,诗人知道自己的生命也将进入暮年阶段。这两句既是对未来的一种无奈感叹,也是对生命无常的一种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变化的深刻感悟。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