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树冥冥啼早鸦,雨晴山县踏春沙。
谁家故宅无烟火,一叶松扉锁落花。
【注释】
过浦江县:路过浦江县。浦江县,唐时为婺州治所,故治在今浙江省金华市。官树冥冥啼早鸦:冥冥,昏暗貌。官树,指官衙前的柳树。官树冥冥啼早鸦,形容暮春时节天色昏暗,乌鸦鸣叫。雨晴山县踏春沙:雨晴,雨后天晴。山县,山名。春沙,春天的细沙。雨晴后天气转晴,春日阳光明媚,山间细沙被春日的暖阳照射得格外明亮,显得更加耀眼。谁家故宅无烟火:谁家,指什么地方。故宅,故居,旧家宅舍。烟火,炊烟,饭食的香气。谁家故宅没有炊烟升起,说明这些人家都还在,都在生活,没有遭遇兵火之灾。一叶松扉锁落花:一叶,形容树叶稀疏。松扉,指松木做的门。锁,扣上、关闭的意思。落花,飘落在门上的花瓣,也指凋残的花。一叶松扉锁落花,比喻战乱之后,一片荒芜凄凉的景象,也象征着战争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创伤和痛苦。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暮春时节浦江县景色的变化。首句点出“冥冥”二字,表明此时已到日薄西山时分。次句写“晴”,但“晴”字却用得十分含蓄,因为“雨晴”与“雾散云开”同义,所以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虽然天放晴了,但仍是阴沉昏暗的。“山县踏春沙”,则写出了浦江县的春景:春光明媚的时候,人们踏着细沙来到山上欣赏美景。第三句写“无烟火”。从字面上看,这句似乎与前两句的描写不相关,实际上这是以反衬的手法来突出“无烟火”之意。“何家”二字,既照应了“浦江县”这个地点,又照应了第一句中的“官树”。官树,即官署前的槐树。这里说“官树冥冥啼早鸦”,就是说官署前的槐树上有鸟儿在鸣叫,而“冥冥”一词,正是暗示着官署已被人占领,官树也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开始发出叫声。“官树冥冥啼早鸦”,这一句中,“官树”、“冥冥”、“啼”、“早鸦”、“官署”、“人”,六个词语都是互相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意象——官署已经易主,官树开始发出鸟鸣声了。
第四句写诗人自己对浦江县的感慨。“谁家故宅无烟火”一句,表面上是在问:“是谁家的故宅还没有烟火?”其实这是在感叹:“是谁家的故宅还没有烟火呢?”这里的“烟火”指的是炊烟,也就是炊事用具上冒出的炊烟。“谁家”两个字既是对前面“官树”的回答,也是对“谁家故宅”的回答。这一句中,“谁家”、“故宅”、“烟火”、“无”四个词语都是互相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意象——战乱过后,许多人家仍然处于荒凉破败的状态,没有烟火。“一叶松扉锁落花”,这句话是说,战乱之后,许多人家的门户都紧闭着,仿佛是为了防止有人闯入一样。而其中一扇门却是打开的,上面挂着落花。这扇开着的门,就像是一个被囚禁的牢房一样,让人看了心中不免产生悲凉之感。
这首诗的前三句都是写浦江县的景色变化,但是最后一句却突然转换到了作者自己的心境上来。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比喻——“一叶松扉锁落花”,把战乱之后的萧条景象与战乱前的繁华景象进行了对比。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