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先司马,列棘遴楚士。
于时独明卿,裒然拔其萃。
拓落厌时趣,纵横富篇制。
已窥正始格,复探作者意。
失鹄必反求,贯革有余锐。
颇余东方谑,不作公孙媚。
吏道亦自工,时违巧相避。
二始稍见收,三斥竟成踬。
桃李倾骄日,幽兰自憔悴。
开径樊口田,卖文成活计。
却问诸少年,畴能一兼诣。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为吴国参政国伦。
诗句解读:
- “昔我先司马” - 指过去的自己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官员。
- “列棘遴楚士” - 在朝廷中选拔人才,挑选出优秀的人物。
- “于时独明卿” - 在当时只有你(明卿)脱颖而出。
- “拓落厌时趣” - 你厌倦了当时世俗的潮流和趋势。
- “纵横富篇制” - 你的文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 “已窥正始格” - 你已经掌握了古代诗歌的基本法则。
- “复探作者意” - 再次深入理解诗歌创作的意境和情感。
- “失鹄必反求” - 如果射箭不中,必定要反思自己的技巧。
- “贯革有余锐” - 即使已经穿了皮革,仍然锋利。比喻即使经过磨练,仍然保持着锐气。
- “颇余东方谑” - 我对东方的文学有一定的了解和见解。
- “不作公孙媚” - 我从不迎合权贵或谄媚于人。
- “吏道亦自工” - 我的官场生涯也是相当成功的。
- “时违巧相避” - 有时我也会巧妙地避开一些不合时宜的事务。
- “二始稍见收” - 虽然开始时得到了一些认可。
- “三斥竟成踬” - 尽管多次受到排挤,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 “桃李倾骄日” - 你的才能就像盛开的桃花和李花一样,吸引了许多人的仰慕。
- “幽兰自憔悴” - 虽然你才华横溢,但最终却像幽兰一样凋零。
- “开径樊口田” - 你在樊口开了一片田地,以此来谋生。
- “卖文成活计” - 依靠写文章来维持生计。
- “却问诸少年” - 询问那些年轻的后辈们。
- “畴能一兼诣” - 谁能同时具备这些才能呢?
译文:
从前我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官员,我在朝廷中选拔人才,挑选出优秀的人物。在那时,只有你能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你厌倦了当时世俗的潮流和趋势,追求自由和独立。你的文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你对古代诗歌有着深厚的理解和感悟。
你已经掌握了古代诗歌的基本法则,并深入研究其创作意境和情感。你的文章充满了智慧和深度,让人们重新审视诗歌的创作。如果你射箭不中,你会反思自己的技巧,寻找改进的方法。即使你已经穿了皮革,仍然锋利如初。你始终保持着锐利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
我对东方的文学有一定的了解和见解,但我从不迎合权贵或谄媚于人。在官场生涯中,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有时我会巧妙地避开一些不合时宜的事务。开始时,我得到了一些认可,尽管多次受到排挤,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你的才能就像盛开的桃花和李花一样,吸引了许多人的仰慕。虽然你才华横溢,但最终却像幽兰一样凋零,为了生存而在樊口开了一片田地,以此来谋生。
我想问问你年轻的朋友们,谁能同时具备这些才能呢?
赏析:
这首诗是吴国参政国伦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回顾与总结。从他的官职生涯、诗歌造诣到个人品质,无不体现了他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通过对过去的回忆,他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同时,他也以谦虚的态度面对年轻人,期待他们能够超越自己,共同进步。这首诗既是对自身经历的记录,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它不仅展示了国伦个人的风采,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