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鸡花外弄轻烟,桑柘深深雨后天。
过客曾闻远人说,严州风土半宜绵。
【注解】
竹鸡:即山鸡,鸣声清越。花外弄轻烟:形容山间云雾缭绕。桑柘深深:指桑树、柘树茂盛成林。严州:今浙江建德一带。风土:风俗和习惯。半宜绵:气候温和宜人。
【赏析】
首句写春雨过后,山中烟雾缭绕。次句写茶树茂密,桑柘参天;三句写过客闻说,严州一带气候温暖,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全诗以“竹鸡”起兴,描绘了一幅江南山区雨后初晴的美景。最后一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严州风土的喜爱之情。
竹鸡花外弄轻烟,桑柘深深雨后天。
过客曾闻远人说,严州风土半宜绵。
【注解】
竹鸡:即山鸡,鸣声清越。花外弄轻烟:形容山间云雾缭绕。桑柘深深:指桑树、柘树茂盛成林。严州:今浙江建德一带。风土:风俗和习惯。半宜绵:气候温和宜人。
【赏析】
首句写春雨过后,山中烟雾缭绕。次句写茶树茂密,桑柘参天;三句写过客闻说,严州一带气候温暖,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全诗以“竹鸡”起兴,描绘了一幅江南山区雨后初晴的美景。最后一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严州风土的喜爱之情。
登徐孺子亭 高士不可得,兹亭幸尔留。偶来逢暇日,况复及清秋。湖水当门落,松云傍枕浮。 几时闲历览,乘月放扁舟。 译文: 无法遇到真正的高人,幸好这里有个亭子让我驻足。偶尔来这里放松身心,更何况是在这个清秋时节。 湖水从门口流淌,松树和云雾仿佛就在身边。什么时候才能悠闲地游历一番,乘着月光荡起一叶扁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古代的文人在亭中游览、感受自然之美的场景
诗句释义及赏析 首联:“粉署春已晚,黄鹂时复鸣。” 翻译: 在这春天的暮色中,我听闻了西掖的莺声。 这里的“粉署”可能是指官府或文职办公的地方,而“黄鹂时复鸣”则描绘了春天里黄鹂鸟不时地发出清脆的叫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这句诗通过对比“春已晚”与“黄鹂时复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叹以及对自然生命力的欣赏。 颔联:“落花荡轻吹,繁木翳新晴。” 翻译: 花瓣飘落时被微风吹拂
小孤山 海门第一关,苍翠五云间。 阴雨蛟龙出,晴天鹳鹤还。 江声舂夜寂,草色带春殷。 欲往临危顶,因之望故山。 注释: - 海门第一关:指的是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小孤山关。 - 苍翠五云间:形容小孤山的景色苍翠茂盛,仿佛在五座云层之间。 - 阴雨蛟龙出:描述在阴雨天气里,小孤山如同蛟龙般从云层中出现。 - 晴天鹳鹤还:描绘晴天时,小孤山像鹳和鹤一样飞回原处。 - 江声舂夜寂
【注释】 画省:御史台的办事房。 起行双树间:从两棵树之间起身。 唳:鸟鸣声。孤鹤:指鹤,这里泛指白鹤。 清响落空山:清亮的叫声在空旷的山间回响。 凉露:清凉的露水。徐徐:慢慢地。 秋云:秋天的云。故故:时时,常常。 幽览:静观。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贞元年(785)八月作,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言律诗。诗的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先写深夜值勤,再写早起步行
【注解】: 1. 帷幕公事简:指官府里的事情简单。帷幕,这里指官府的公文;公事,公务。 2. 斋居文墨闲:指在书房中,笔墨闲置着,没有事务缠身。斋,书房;文墨,指书籍、文章。闲,闲暇,无事可做。 3. 开帘坐白日:拉开窗帘,面对阳光(太阳是白色)。 4. 拄笏对青山:手里拿着拐杖,面对着青翠的山。笏,官员手执的手板。 5. 谬拙占微宦:错误地认为官职很小。谬拙,自认错误;微宦,小官,指微小的官职
【诗句注释】 1. 清风亭: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是李白的故居。 2. 二月雨中尽:二月的雨水已经停歇。 3. 一尊亭下开:在清凉的亭子下面,酒意已消。 4. 青山望不极:青山远得看不到尽头。 5. 白云招可来:白云飘动,似乎可以随风而来。 6. 啼鸟合芳树:鸟儿在芬芳的树上鸣叫。 7. 落花委苍苔:花瓣落下堆积在青苔上。 8. 遥知旧游者:远远地知道有过去的朋友在这里游玩。 9. 歌咏凤凰台
秋日忆故园 素得故园趣,远如南涧阿。 众芳时既集,啼鸟秋复多。 对竹不及晦,酌酒屡当歌。 去乡仅十载,怀之可奈何。 注释: 1. 素得故园趣:指久居故乡,熟悉那里的情趣和习俗。 2. 远如南涧阿:比喻家乡的景色像南方的山涧一样美丽。南涧阿是南方的山涧,这里用来象征家乡。 3. 众芳时既集:指秋天到来时,各种花卉都已经开放。 4. 啼鸟秋复多:指秋天里,鸟儿的叫声更加频繁。 5. 对竹不及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背诵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本诗共四句,内容上由树及人,由物到情,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结构上首联写景,颔联写意,颈联写人,尾联写情。 译文: 墙头两棵树,翠绿一片阴森森。 夕阳西下风浪起,满院都是秋意浓。 枝条垂落砌石边,叶子飘落在衣襟。 况且还有行人歌,听到也会心烦神。 赏析:
诗句原文与译文对照: 1. 解析诗句: - 诗句:“晓经豫章城东” - 译文:清晨经过豫章城东 2. 诗句解析: - 字面意思:在晨曦初露之时,诗人经过了豫章城的东西方向,即东边。 - 文化背景:在古代中国,“豫章”是指今天的江西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可能是在表达对故土的怀念或者对过去的回忆。 3. 诗句解析: - 字面意思:诗人感到自己已经远离家乡多年
归耕叟 轩冕若为累,田园信可耕。 宁知静者意,不类旷达情。 过江逢雨歇,穿林闻鸟鸣。 得酒亦复醉,陶然终此生。 注释: - “轩冕若为累”:指的是官位和名利如同拖累一样,令人感到烦恼和压力。 - “田园信可耕”:意味着在田园之间耕作,享受自然的生活,是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方式。 - “宁知静者意,不类旷达情”:表达了对安静生活的理解,认为只有真正懂得宁静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豁达
寄许左史兼讯西亭王孙词客不寂寞,故人多辉光。 许侯自厌五马去,十年相齐复相梁。大梁夷门已非故,大梁游侠犹倾慕。共道青云公子交,还夸白雪相如赋。 注释: [1] 许左史:指许国士,字元进,明太仆寺少卿,有文名。 兼讯:询问。 王孙:贵族后代、贵族子弟。 [2^] 词客:诗人或文人。 不寂寞:并不感到孤独。 故人:老朋友。多辉光:更加辉煌。 [3] 许侯:此处指许国士。 自厌:自己厌恶。 五马去
过茶园三首 其二 打鼓发船滩上去,健儿群立候晴晖。明朝又是严陵道,无数青山尚客衣。 注释: - “打鼓发船滩上去”:描述船只在滩上被击鼓声唤醒的场景。 - “健儿群立候晴晖”:描绘壮士们站立等待晴天的景象。 - "明朝又是严陵道":预示着未来某个清晨,诗人将再次踏上严陵道。 - “无数青山尚客衣”:意味着青山依旧,而曾经穿行其间的客人已化为青山的一部分,成为自然的组成部分。 赏析:
【注释】 1.维:语助词。 2.稍:稍稍,慢慢地。 3.候:等待,等待潮水上涨。 4.鸣潮:指潮水涨起时发出的声音。 5.伺钥:打开大门钥匙。 6.遵:沿着。 7.晨鸡:早晨的公鸡。 8.号:啼叫。 9.天地白:指天空、大地都被晨光照亮。 10.太阳丽层霄:太阳明亮照耀着天幕。 11.痛彼泉下台:悲伤地想到死者已离开人世,永远不能相见。 12.永閟无生色:永远被关在地下,无法恢复生机。 13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为吴国参政国伦。 诗句解读: 1. “昔我先司马” - 指过去的自己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官员。 2. “列棘遴楚士” - 在朝廷中选拔人才,挑选出优秀的人物。 3. “于时独明卿” - 在当时只有你(明卿)脱颖而出。 4. “拓落厌时趣” - 你厌倦了当时世俗的潮流和趋势。 5. “纵横富篇制” - 你的文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6. “已窥正始格” -
诗句:万壑长风吹老髯,轻云时送雨廉纤。 译文:万条山谷中狂风呼啸,吹得我胡须都白了,时不时有轻飘的云朵送来绵绵细雨,雨丝如烟。 注释:1. “万壑”指许多山沟。2. “长风”形容风势很大,“吹老髯”形象描绘了被大风摧残的胡须,表现了诗人对恶劣环境的无奈和辛酸。3. “轻云”即轻盈的白云。4. “时送”表示时不时地送来。5. “廉纤”指细小而柔和的小雨。6. “候馆”指旅馆或驿站。7.
张平子清标冠吴趋,张伯起,即张平子。吴趋:吴国的音乐。《汉书.礼乐志》“吴趋”作“吴歌”。《宋书.乐志一》作“吴声”,注云:“其始与秦、汉间诗杂出,并建安中叶以后所作也。”《文选》李善注引《古今字诂》:“趋,音渠,古通语也。言吴国之音也。”夷然忘四愁,夷然:安然的样子;愁:忧愁。夷然:安然自得的样子。 夷然忘四愁,不复赋三都:忘记了忧愁,不再去写《三都赋》。《三都赋》:东汉班固所作的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