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张平子,清标冠吴趋。
夷然忘四愁,不复赋三都。
白苎明下童,宝玦酒家胡。
一草思玄篇,弃之忽若无。
甘露沃灵根,莲花产双趺。
魔冤伏大力,其始乃乌刍。
惜哉夸毗子,刿心趣尘途。
纵复浮名至,是身安得居。
拂轸报知音,毋令流水孤。

张平子清标冠吴趋,张伯起,即张平子。吴趋:吴国的音乐。《汉书.礼乐志》“吴趋”作“吴歌”。《宋书.乐志一》作“吴声”,注云:“其始与秦、汉间诗杂出,并建安中叶以后所作也。”《文选》李善注引《古今字诂》:“趋,音渠,古通语也。言吴国之音也。”夷然忘四愁,夷然:安然的样子;愁:忧愁。夷然:安然自得的样子。

夷然忘四愁,不复赋三都:忘记了忧愁,不再去写《三都赋》。《三都赋》:东汉班固所作的赋。内容以洛阳的太学、蜀郡的成都、东都洛阳为三个中心,描写了汉代三个地方的自然风光、物产和人物风俗等。《三都赋》是继《两都赋》《二京赋》之后的又一大型赋,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白苎明下童,宝玦酒家胡:白色苎麻制成的衣服(衣襟上绣着白色的图案),指平民百姓。宝玦(jué):用玉制的环形器物。古代帝王或贵族死后殉葬用的护身符。这里指代诗人。家胡:指酒楼里卖酒的人。

一草思玄篇,弃之忽若无:一本作“一丛思玄篇,弃之忽若无”。“一丛”:一本作“一丛生”,“思玄”:《文选.陆机<拟魏太子诗>序》“思玄”作“咏玄”。

甘露沃灵根,莲花产双趺:甘露润泽了佛祖的根须。莲花长出了两个莲座。双趺:两个莲座。佛家语。趺,本为佛教徒坐禅时两脚踏地的座位,后来泛指佛像。

魔冤伏大力,其始乃乌刍:妖魔受到强大的力量的惩罚。乌刍:一本作“乌荼”。乌荼:一种毒草,味苦能杀人。这里指受罚的妖魔。

惜哉夸毗子,刿心趣尘途:可惜啊,那些追求名利的人。刿(guì)心:一本作“刿目”,“刿”通“刿”,割肉的意思。比喻用心刻薄。

纵复浮名至,是身安得居:《文选.潘岳<金谷集作序>》“纵复”作“纵令”。“是身”一本作“斯身”。

拂轸报知音,毋令流水孤:挥动车子向知音告别,不要让自己像流水一样孤独无依。拂轸:一本作“拂盖”,拂盖:本为车篷的柄,这里指车子。

赏析:

《古诗十九首》,组诗共有19首,一般认为出自东汉王逸之手,最早见于六朝徐陵编订的《玉台新咏》。这些诗多感伤身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此诗是第十七首。

此诗开头两句,诗人赞美了张平子(张衡)的为人。张平子在辞官归乡后过着隐居生活,他的生活态度非常潇洒自如,没有一点拘束。

中间八句,写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鄙弃。诗人说:我热爱张平子,他的人品高洁,行为洒脱,不拘泥于世俗的生活方式。然而,我也像他一样,把世俗的事情看得淡一些,所以不再去做《三都赋》这种烦琐的文字。

诗人抒发自己的感慨。他说:“我喜爱张平子的为人,但他终究是个俗人,不能超脱世俗的束缚,不能达到精神自由的境地。我虽然羡慕他,但也不能和他一样,只能自己去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即使有人能够理解我的心意,也不能让他知道我内心的痛苦。因为,我的心事就像流水一样,永远都不会停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知己朋友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