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丽中天,氛翳浩纵横。
饥虎欲啮人,何必避豪英。
夫子邦司直,焉能不持衡。
抗疏排九阍,天听时未恒。
徙公大司农,欲以平两争。
伊余非良璧,委路任青蝇。
但令识者怜,甘为忌者憎。
公其振霄路,余当返岩耕。
【注释】
耿大夫:指耿秉,字伯厚,东汉人。司徒:汉代三公之一,掌领尚书省。领太仓:即主管太仓的事务。
白日:阳光。中天:正午时分。氛翳:云雾。浩纵横:弥漫广大而纵横交错。
饥虎:比喻贪婪的豪强。啮:咬。
邦司直:国家司法官。焉能:哪里能够。持衡:主持公正。
抗疏:直言极谏的奏疏。排九阍:推开朝廷的门。九阍,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宫门。
徙(xǐ)公大司农:将你调任大司农。大司农是掌管国家土地与农业生产的官员。欲以平两争:打算用公平的方法解决纷争。
伊余:我。非良璧:不是一块好玉。委路:抛弃道路。任青蝇:听信小人的谗言。
甘为忌者:愿意被嫉妒的人所伤害。
公其振霄路:希望你振扬正义之路。余当返岩耕:我应当返回深山耕种。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赠别耿秉的。诗作于建和二年(130年),作者当时正在京城洛阳,耿秉则从长安入朝任司徒、领太仓等官职,二人之间发生了冲突,诗人写了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心志及对友人的祝愿。
诗的前六句写耿秉的正直和清廉,以及诗人的愤懑不平。首句“白日丽中天”写出太阳光明媚照耀着整个天空,形象地表现了光明磊落的性格。次句“氛翳浩纵横”写云雾缭绕,笼罩着广阔的空间,暗示了耿秉在官场上的艰难处境。第三四两句写诗人对耿秉的敬佩之情,认为他能够不畏权贵,主持公道,像古代的司直一样。最后二句写耿秉因直谏得罪了权贵,被贬职。诗人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和祝福,并表示自己将回归山林,不再问世事。
全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诗人的胸怀与志向,是一首送别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