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入鞍山泊,河流徒觉宽。
晴波来浩浩,空翠郁盘盘。
鸂鶒眠沙稳,芙蕖挹露寒。
天然开胜境,总在画图看。
鞍山泊
才入鞍山泊,河流徒觉宽。
晴天水面宽广,阳光洒满湖面,波光粼粼。
晴波来浩浩,空翠郁盘盘。
碧水清澈,阳光照映在水面上,形成一片片绿色。
鸂鶒眠沙稳,芙蕖挹露寒。
鸂鸙鸟在沙滩上安静的休息,荷花在露水中显得清新而冷凉。
天然开胜境,总在画图看。
大自然的景象就像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流连忘返。
才入鞍山泊,河流徒觉宽。
晴波来浩浩,空翠郁盘盘。
鸂鶒眠沙稳,芙蕖挹露寒。
天然开胜境,总在画图看。
鞍山泊
才入鞍山泊,河流徒觉宽。
晴天水面宽广,阳光洒满湖面,波光粼粼。
晴波来浩浩,空翠郁盘盘。
碧水清澈,阳光照映在水面上,形成一片片绿色。
鸂鶒眠沙稳,芙蕖挹露寒。
鸂鸙鸟在沙滩上安静的休息,荷花在露水中显得清新而冷凉。
天然开胜境,总在画图看。
大自然的景象就像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流连忘返。
登徐孺子亭 高士不可得,兹亭幸尔留。偶来逢暇日,况复及清秋。湖水当门落,松云傍枕浮。 几时闲历览,乘月放扁舟。 译文: 无法遇到真正的高人,幸好这里有个亭子让我驻足。偶尔来这里放松身心,更何况是在这个清秋时节。 湖水从门口流淌,松树和云雾仿佛就在身边。什么时候才能悠闲地游历一番,乘着月光荡起一叶扁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古代的文人在亭中游览、感受自然之美的场景
诗句释义及赏析 首联:“粉署春已晚,黄鹂时复鸣。” 翻译: 在这春天的暮色中,我听闻了西掖的莺声。 这里的“粉署”可能是指官府或文职办公的地方,而“黄鹂时复鸣”则描绘了春天里黄鹂鸟不时地发出清脆的叫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这句诗通过对比“春已晚”与“黄鹂时复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叹以及对自然生命力的欣赏。 颔联:“落花荡轻吹,繁木翳新晴。” 翻译: 花瓣飘落时被微风吹拂
小孤山 海门第一关,苍翠五云间。 阴雨蛟龙出,晴天鹳鹤还。 江声舂夜寂,草色带春殷。 欲往临危顶,因之望故山。 注释: - 海门第一关:指的是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小孤山关。 - 苍翠五云间:形容小孤山的景色苍翠茂盛,仿佛在五座云层之间。 - 阴雨蛟龙出:描述在阴雨天气里,小孤山如同蛟龙般从云层中出现。 - 晴天鹳鹤还:描绘晴天时,小孤山像鹳和鹤一样飞回原处。 - 江声舂夜寂
【注释】 画省:御史台的办事房。 起行双树间:从两棵树之间起身。 唳:鸟鸣声。孤鹤:指鹤,这里泛指白鹤。 清响落空山:清亮的叫声在空旷的山间回响。 凉露:清凉的露水。徐徐:慢慢地。 秋云:秋天的云。故故:时时,常常。 幽览:静观。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贞元年(785)八月作,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言律诗。诗的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先写深夜值勤,再写早起步行
【注解】: 1. 帷幕公事简:指官府里的事情简单。帷幕,这里指官府的公文;公事,公务。 2. 斋居文墨闲:指在书房中,笔墨闲置着,没有事务缠身。斋,书房;文墨,指书籍、文章。闲,闲暇,无事可做。 3. 开帘坐白日:拉开窗帘,面对阳光(太阳是白色)。 4. 拄笏对青山:手里拿着拐杖,面对着青翠的山。笏,官员手执的手板。 5. 谬拙占微宦:错误地认为官职很小。谬拙,自认错误;微宦,小官,指微小的官职
【诗句注释】 1. 清风亭: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是李白的故居。 2. 二月雨中尽:二月的雨水已经停歇。 3. 一尊亭下开:在清凉的亭子下面,酒意已消。 4. 青山望不极:青山远得看不到尽头。 5. 白云招可来:白云飘动,似乎可以随风而来。 6. 啼鸟合芳树:鸟儿在芬芳的树上鸣叫。 7. 落花委苍苔:花瓣落下堆积在青苔上。 8. 遥知旧游者:远远地知道有过去的朋友在这里游玩。 9. 歌咏凤凰台
秋日忆故园 素得故园趣,远如南涧阿。 众芳时既集,啼鸟秋复多。 对竹不及晦,酌酒屡当歌。 去乡仅十载,怀之可奈何。 注释: 1. 素得故园趣:指久居故乡,熟悉那里的情趣和习俗。 2. 远如南涧阿:比喻家乡的景色像南方的山涧一样美丽。南涧阿是南方的山涧,这里用来象征家乡。 3. 众芳时既集:指秋天到来时,各种花卉都已经开放。 4. 啼鸟秋复多:指秋天里,鸟儿的叫声更加频繁。 5. 对竹不及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背诵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本诗共四句,内容上由树及人,由物到情,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结构上首联写景,颔联写意,颈联写人,尾联写情。 译文: 墙头两棵树,翠绿一片阴森森。 夕阳西下风浪起,满院都是秋意浓。 枝条垂落砌石边,叶子飘落在衣襟。 况且还有行人歌,听到也会心烦神。 赏析:
诗句原文与译文对照: 1. 解析诗句: - 诗句:“晓经豫章城东” - 译文:清晨经过豫章城东 2. 诗句解析: - 字面意思:在晨曦初露之时,诗人经过了豫章城的东西方向,即东边。 - 文化背景:在古代中国,“豫章”是指今天的江西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可能是在表达对故土的怀念或者对过去的回忆。 3. 诗句解析: - 字面意思:诗人感到自己已经远离家乡多年
归耕叟 轩冕若为累,田园信可耕。 宁知静者意,不类旷达情。 过江逢雨歇,穿林闻鸟鸣。 得酒亦复醉,陶然终此生。 注释: - “轩冕若为累”:指的是官位和名利如同拖累一样,令人感到烦恼和压力。 - “田园信可耕”:意味着在田园之间耕作,享受自然的生活,是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方式。 - “宁知静者意,不类旷达情”:表达了对安静生活的理解,认为只有真正懂得宁静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豁达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人文活动相结合的诗作。下面逐句解释: 王全吾新架二石桥 - 诗人王全吾修建了两座新石桥,这是对桥梁建设的描述; 共道渴虹下饮泉 - 人们常说彩虹降落到饮水的泉水旁,这里用“渴虹”形容彩虹的美丽壮观; 那知驱石渡三川 - 却不知道那些石头能够横跨三大河流; 金堤横锁崖边路 - 金黄的堤坝横卧在崖边的道路上,形容道路两旁的景色; 玉甃直穿水底天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做这种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注意“格式”,按照要求给每句加上注释,并附上赏析。此题的关键词有:梁山、洪流、海外、齐东、石洞、杨林、龟蒙。“梁山泊”指梁山,在今山东汶上县南。《水浒传》中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将,都聚居在这里(或“梁山泊是《水浒传》中人物活动的场所”
读二亲传 痛思不孝负恩深,读罢传文泪满襟。 官薄曾沾三釜禄,养贫为却四知金。 鸾章无自承天宠,鹤发空劳教子心。 此恨悠悠何处写,皋鱼终日泣风林。 注释: 1. 痛思不孝负恩深:深深思念自己不孝顺父母,辜负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2. 读罢传文泪满襟:读完传文后,泪水充满了衣襟。 3. 官薄曾沾三釜禄:官职微薄,曾经得到过一些俸禄。 4. 养贫为却四知金:为了保持清贫,拒绝了富贵的诱惑。 5
和李心斋司训双髻山诗 赏析与解析 《和李心斋司训双髻山诗》是明代诗人王天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王天性的文学成就及其艺术特色。 一、诗意与结构分析 1. 主题解读 - 佳人形象:“何处佳人不解羞,巧妆双髻泛中流。” 此句描绘了一位佳人在中流浅滩上轻妆打扮的场景
【注释】 1. 离济宁泛舟北行:离开济宁,泛舟向北而行。 2. 杨柳娉婷绿,荷花旖旎红:杨柳随风摇摆,婀娜多姿;荷花盛开,艳丽如红。 3. 鱼游华盖底:鱼儿在荷叶下穿梭。 4. 人在鉴湖中:诗人置身于鉴湖之中。 5. 太白拈春酒:李白品尝春天的佳酿。太白即李白的别称。 6. 轻衣受晚风:诗人穿着轻薄的衣服,感受着傍晚的微风。 7. 龟蒙与凫绎,只隔片云东:龟山和蒙山之间的距离像一片云朵一样遥远。
壬辰秋日高邮待诏即事惭愧春明别,依然物色新。 风云真遇主,骸骨岂谋身。 市骏黄金尽,筹边赤羽频。 总关游子念,其奈倚闾人。 注释:壬辰年秋天,我在高邮等待诏令,看到的景象和以前一样。春天告别时,景物已经焕然一新;但如今,风云变化,国家正需要我这样的人才。即使我的骨头已朽,也还想着为国家效力。市场上的骏马都已卖完了,为边防筹款的战鼓频频响起。这些情况都牵动着我的思绪,让我无法安心。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