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月微明。
坐愁将二更。
老年来、犹记春情。
恰数元宵当此夜,何处市,有红灯。
过耳好风轻。
遥传歌鼓声。
是谁家、点缀升平。
通道民穷今岁甚,闻乐事,使心惊。
【注释】
- 南楼令:词牌名。此篇是作者为元宵节所作。
-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代称这一天为上元节,又称为灯节。
- 独坐:独自一人坐着。
- 壬午: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
- 云雾月微明:云雾缭绕的月光显得有些昏暗。
- 坐愁将二更:坐在窗前直到二更天。
- 老年来、犹记春情:随着年龄的增长,还记得当年的春情。
- 恰数元宵当此夜:恰好赶上元宵节的夜晚。
- 何处市,有红灯:在哪个市集,有红色的灯笼吗?
- 过耳好风轻:飘过的风轻轻地吹拂着。
- 遥传歌鼓声:远处传来了歌声和鼓声。
- 是谁家、点缀升平:是谁家的装饰使这里变得升平?
- 通道民穷今岁甚:今年百姓生活贫困的情况更加严重。
- 闻乐事,使心惊:听到这些喜乐的事宜,使人感到吃惊。
【赏析】
《南楼令》是作者为元宵节所作。这首词通过描写作者在元宵节夜晚独坐家中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开头两句写自己独自坐在家中欣赏美丽的夜景。“云雾”二字写出了夜色的迷蒙,“微明”二字则写出了月光的暗淡。这两句既写出了环境的优美,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老年来、犹记春情。”这两句则是说自己虽然已经步入老年,但是仍然记得当初的春情。这里用一个“记”字,表明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表现了自己的感慨。
“恰数元宵当此夜,何处市,有红灯。”这几句则是在描述自己在元宵节夜晚看到的景象。这里通过询问哪里有红灯,表现了作者对节日氛围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过耳好风轻。遥传歌鼓声。”这两句则是描写自己听到远处传来的声音。这里的“过耳”二字,既表现了声音的细微,也表现了声音的动听。而“遥传歌鼓声”则表现了声音的传播范围之广,让人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
结尾两句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叹。“是谁家、点缀升平”一句,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那些只顾自己享受而不顾民生的人的不满;“通道民穷今岁甚”,则是直接批评了当前的社会现实。最后一句则表现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整首词通过对元宵节夜晚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关注和期待。